近日,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际瓦在昭平县调研工作时,深入该县黄姚古镇和县城商业步行街、县城综合新市场、凤凰花园物业管理小区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陈际瓦充分肯定了该县的城镇化、商贸业建设,对该县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成果表示满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穆虹、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滕冲以及自治区建设厅厅长宋继东一行也于近日在昭平县考察黄姚古镇景区建设时,听取了该县有关情况介绍,并对黄姚镇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情况进行了调研考察,充分肯定了该县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取得的成绩。
2006年10月份以来,按照自治区党委和市委的统一部署,昭平县在全县范围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开展“争当文明市民”活动,将县城的所有路段街道划分成130个责任区,分别落实到县直140多个单位和部门;将县城4个社区的小巷、小区、绿地等划分成86个责任区,分别落实到94个单位;将12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及重要集市、村屯划分成12个责任区,分别由所在的乡镇负责落实。建立健全《县城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城区车辆停放管理办法》、《路灯管理办法》、《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县城户外相关管理规定和广告管理办法》、《集贸市场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和办法;出台了新的“门前三包”责任制,统一制作了垃圾桶,并编好号码,无偿发放给沿街店面业主;实施全民大扫除日制度,每月逢10日为县城卫生清洁大扫除时间,各单位按照划定的责任区开展清扫活动,确保了各责任区市容市貌长期保持整洁有序。各项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有效地促进了“城乡清洁工程”的顺利实施,城镇“五乱”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脏乱差问题得到及时整治,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据统计,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以来,昭平县共组织发动干部群众12.5万人次参加了该项活动,开展专项集中整治12次,下发整改通知书1500份,发放宣传资料8万多份,出动各类车辆900多台次,投入经费50多万元,共清理乱摆乱卖门面、摊点2500多间,清理电线杆、墙壁等“牛皮癣”小广告12000多处,清理常年堆积生活建筑垃圾950处,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中,昭平县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市民文明意识和城市意识,培养市民文明习惯,在全社会形成“从我做起,人人动手,美化家园”的氛围。在昭平在线网站、昭平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设立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争当文明市民新闻专栏,全方位宣传报道全县各乡镇和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城乡清洁”卫生活动的事迹,选择正反两方面的典型,进行宣传和曝光,促进城乡清洁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制定“城乡清洁工程”长效管理机制,狠抓落实,用制度来规范、约束市民的行为,使广大市民自觉地养成保持城镇清洁卫生的良好习惯。制定了昭平县城区和各乡镇所在圩镇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活动整治市容环境卫生任务安排表,表中明确路段、责任单位、责任人、具体范围和整治内容,做到城乡互动,落实任务,明确责任;黄姚镇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稳步推进工作的深入发展,把开展清洁卫生运动作为提升城镇文明程度和改善人居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巩桥圩增加3名圩镇清洁工人,修建4个垃圾中转站,购置了两辆圩镇环卫车,并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在黄姚古镇景区,该镇与旅游部门配合,实行分工合作的原则,共同抓好景区及周边的清洁卫生整治工作。五将镇、文竹镇下大力气治理摊位乱摆、垃圾乱扔、车辆乱停、广告乱贴等“五乱”现象。整治后的镇容镇貌焕然一新,“五乱”现象得到了遏制,机关干部工作作风也有了很大转变。
通过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有了大更新;广大干部进一步树立了“清简务本,行必责实”的优良作风;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城镇管理的规定和办法,使城镇管理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市民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得到了广大群众一致好评;有效地促进了全县工业化城镇化发展,2006年全县实现工业生产总值10.1亿元,增长29.7%,被确定为“全区县域工业试点县”和“全区城镇化综合示范县”。(黎祖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