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区企沙镇一场城乡清洁工程的实施,不仅使城镇变得靓丽了,更为可圈可点的是干部的工作思想作风发生了转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发生了深刻变化,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和谐了。
“清洁工人又来了。”这是近段时间企沙镇大街小巷的老百姓见到该镇干部时的一句俏皮话。难道百姓们在“贬”我们的乡镇干部吗?记者疑惑中走街串巷,从老百姓那里证实老百
姓在翘手称赞我们的乡镇干部。
大爷李丰莲今年78岁,他家就住在海港菜市旁,家门正对着菜市场。见到记者时他稍显激动地说,我原来还准备到你们报社去告状呢。这个菜市场原来脏脏的,臭气熏天,住在这里简直是遭罪,我到镇政府告了几次状。现在好了,你都看见了,蛮干净的。我在企沙呆了70年了,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彻底,这么持久地搞清洁卫生。原以为是某个大领导要来视察,虎头蛇尾地搞一阵子,领导走了也就烟消云散了,这次是动真格的。
镇政府投入38万元正在改造的鱼冲路,正从李镝门前经过。他对记者说,现在政府和干部们真是为民办实事,不仅天天上街搞清洁卫生,还投那么多钱,为我们修这条路,以后出行就方便了。
见到镇里几位领导时,他们一身部队的迷彩服,一双解放牌球鞋。其中有位女同志,曾是与记者一同抽调到市先进性教育办公室共过事的相识。这次谋面,着实让人吃惊,她那白嫩红润的肤色和漂亮的服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晒黑了的脸庞和一身素装,上衣口袋还破了。
行进到该镇卫东一巷时,有十几个人正满头大汗地清理垃圾。一了解,他们是搞清洁工程的一个组,其中还有港口区政府办公室的三位同志。这段时间,港口区直机关下派了30多名干部一同参加该镇的清洁工程。
德城大道旁又有另一组正在清理垃圾。该镇把人员分成五个组,把全镇街道分成五块,实行分片包干负责制,并不定时轮换责任区,进行交叉监督检查评比。全镇的干部除了值班的外,70%以上全部投入到城乡清洁工程。书记镇长带头到一线,哪里有问题,书记镇长就会出现在哪里,早出晚归,不停地在大街小巷检查。镇干部王德琳这两天就要举行婚礼了,但到现在却连半天假也未请,一直坚持参加城乡清洁工程。
从书记和镇长那里听到的又是他们对老百姓的称赞,他们都有同一个感受,那就是在这场城乡清洁工程中,群众都很支持,遇到的阻力很小,占道经营和搭建遮阴篷的95%以上都是群众自己主动撤除和纠正的。过去搞清洁卫生也很难保持,前面扫,后面丢,脏、乱、差依旧,甚至有些群众早上起床,伸伸懒腰,打开窗户,一袋垃圾就扔到大街上……这些现象过去是司空见惯的,而现在却销声匿迹了。
书记说:“自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以来,我们都是在批评声中诚惶诚恐地度过。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群众对美好环境的期盼,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压力变动力,动力出效果。该镇鱼冲路买米坳路段,原来因脏、乱、差曾被广西电视台曝光,而现在街道变得清洁靓丽,让人赏心悦目。已建成几十年一直未清理的排水沟,得到了彻底清理。全镇共清除垃圾3000多吨,撤除违章建筑和占道遮阳棚175处;改造卫东路投入34万元,改造鱼冲路投入38万元;利用通信工具向全镇发送治理“五乱”“八不准”短信息;利用墙报等进行宣传,做到全方位的宣传、全方位的发动,全民参与。企沙镇真正把此次开展的城乡清洁工程,变成了民心工程、环境美化工程、干部作风转变工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工程。 (记者 戴正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