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以来,博白县在“八桂先锋行”农村党员大培训中,依托党校深化农村党员培养力度,内联外引拓宽培训服务渠道,变“送知识”为“种知识”,以实实在在的服务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在党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内联外引建立培训“大课堂”
“去年我们的香蕉价格每公斤比上年提高了0.2元。”1月28日,水鸣镇大光村蕉农管家才在谈到农村党员大培训活动时乐滋滋地告诉笔者。过去他们大规模种植香蕉,销路常常受阻,后来县、镇分别到村里举办了电脑培训班,掌握了电脑技术的党员在网上发布香蕉推介信息,把香蕉卖到湖南、北京、昆明等地,净增产值10多万元。这是该县坚持“内联外引”开展党员大培训给农村带来的可喜变化。
为了彻底打破过去“一间教室、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名老师”的党员培训模式,该县结合农村党员特点,坚持“内联外引”建立教育培训新型“大课堂”。“内联外引”,就是立足县内县外资源,在县内整合县乡党校、县直涉农部门以及农村信息馆(站)、专业协会、农家课堂技术力量和县党建示范点、示范园资源,实现党校与各类培训资源的捆绑联动,深化培训服务活动;在县外,经常性邀请市农业、畜牧、科技等部门和各高校专家学者深入县镇村担任主讲教师,借鉴引进先进教育经验和资源,让学员有更多机会和渠道,接受不同层次、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教育培训,还有计划地组织党员到县外各科技示范场、示范村进行观摩培训,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开阔眼界,增强培训效果。据统计,大培训启动以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共举办各类短、平、快培训班1336期,培训党员及群众1.5万多人次,受益农民30多万人。到目前,大培训活动已实现转移就业人数7500人以上,通过培训有615名非公企业党员成为生产经营能手,有3125名农村党员成为致富能手。
变“送知识”为“种知识”
该县从县委党校、农业、科技、水产畜牧等10个部门抽调50人组建了大培训服务队,积极引导服务队成员把“大培训”从单纯的“送”向建立长效机制转化。如县委组织部针对农村党员集中开展活动难、党员自主培训能力低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了农村“党员流动活动室”的创建活动,将服务队成员分为“四员”即政策宣传员、法规讲解员、技术辅导员、民意收集员,采取“发一张联系卡,上一堂党课,授一门实用技术,解一个难题,找一条群众致富路”的“五个一”活动方式,分片组织党员开展活动,把现有的“党员活动室”“流动”起来,送技术、送服务进村屯,促进了培训工作健康活泼地开展。目前,全县已有49个村建立了农村“党员流动活动室”,有效提高了农村党员自主培训的能力。其他部门也采取各种形式,将“送知识”变成“种知识”,农业部门坚持课堂培训与基地实践相结合,帮扶党员群众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利用科技示范基地着重培养一大批懂技术、善管理的农村技术人才,科技部门重点培训“小能人”、“土专家”,法律部门则着力于组建农村普法调解员和宣传员队伍。如火如荼开展的农村党员大培训活动,在将“送知识”变成“种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农民学文化、用科技、讲卫生,培养了一大批乡村科技、法律、卫生骨干,为农村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工作服务队。
(黄政强 陈 彪 林泽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