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蓝天大工业 青山绿地好家园
--柳州市牢记温总理嘱托永葆山清水秀地干净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谌贻照
“我们在柳州呆了一天,总的感觉这个地方是山清水秀,特别是柳江的治理和保护还是不错的……一定要把柳江保护好,把柳州地区四周的奇山异石保护好。我们应该懂得一个道理,在未来的发展中,环境保护也是生产力。”去年10月底,到柳州考察的温家宝总理的声声叮嘱,现已升华凝聚为350多万柳州人搞好“城乡清洁工程”,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坚定信念。
书记的“惟美理念”:美在城市景观,美在工厂车间
“建设山清水秀、亲近自然、适宜人居的城市环境是工业大柳州必须推进的一项大工程。”柳州市委书记蒋济雄对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认识融合着“工业文明”的理念:每次深入企业,他都要详细了解治理污染、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的情况。在柳钢,他仔细巡查洁净的车间和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的厂区后说,现代企业就要这样。柳州“城乡清洁工程”的成效不仅要美在街道乡村,还要美在工厂车间。
蒋济雄说,“傻大黑粗”那是老工业的形象,柳州人已经尝过老工业污染的苦头。去年,柳州的工业总产值实现千亿元跨越,是1997年的6倍,但市区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减少了7吨多,烟尘减少了6吨多,这说明环保也是生产力。现在,柳州人民正按照温总理的要求,加大环境保护,治理工业“三废”,按照“增产不增污”的原则,对新建项目严把审批关,坚决做到“不欠新债,加快偿还旧债”,建设“碧水蓝天,山清地绿,环境优美的新柳州。”
蒋济雄对工业城市的美化有一种 “回归自然”的执著:1月16日,他带员察看“城乡清洁工程”实效和重大项目建设进展。在文昌路学院路交叉口,他指着一片空地,交代园林部门的领导:这里要尽快种上大树和花草,让这里的景观与周边的山体融为一体,半年内要见到效果。在阳和开发区,他当场否定了古亭大道两旁简单“穿衣戴帽”的设想,指令开发区领导尽快拿出品味高的新方案,道路两旁的路树和建筑规划一定要有层次、上档次,与工业区四周的山水形成一幅自然美的“山水画卷”。
保山保水:让绿色成为工业大柳州的主色调
2月4日,在柳江边垂钓的退休工人李金寿掬起一捧水洗脸:“嗨,真清爽!”但在他的记忆中,“前几年柳江河水邋遢得很,从上游的邱家屯乘船下到油榨屯,有30多个排污口冒泡泡泻黑水。”
1月7日,柳州市自来水公司传来消息:各个自来水厂管网末梢检测的6.5万次水样中,各项指标合格率达到99.94%,均优于国定指标。两年多来,柳州市区内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9家企业已被停产关闭,6家迁出市区。柳江河的一级水源保护区内所有污水排放口关闭。为了保持江面的清洁,柳州市刚成立的水上保洁队专门对水面漂浮物进行清理。
“城在山水园林中,山水园林在城中”的柳州市区青山环绕、绿水抱城,被誉为“世界第一天然大盆景”。现在,柳州市已将此视为财富,列入“十一五”的生态环保规划中。
柳州市区已严格规范石料开采活动,全市石料矿山被控制在10座以内。从白面山走过,可以看到这片因采石“破相”的石山,试施“厚层基材复绿”后,已长出一丛丛绿草和灌木,仅此试点就投资200多万元。“十一五”期间,柳州市因开采“破相”的所有山体都将全部还绿。
驾鹤小桃源、帽合公园、长林公园、北站小游园…… 记者驱车巡游柳州,一处处五彩斑斓、春意盎然的新建公园展现在眼前。去年10月以来,柳州市一口气完成了10多个绿化美化工程,全市新增绿地近300公顷,仅鱼峰公园扩建工程就已投资两亿多元。
2月7日,记者在广西新闻网红豆社区看到网民对柳州的观感:“碧绿的柳江河水流过,河岸芳草茵茵,杨柳依依,游客在河面上泛舟,泳者在江水中搏浪。如今,徜徉在柳州市区的柳江两岸,体味到的就是一种亲近自然的怡然情趣。”
治污:“碧水蓝天”越来越美
周天放曾是柳州市锦绣路的老居民。8年前,他不堪一墙之隔的柳州锌品厂老厂日夜不停的污染,愤然搬到市区河南片居住。今年元旦,他却出现在这个老厂旁一处商住楼看房者的行列中。他说,一去一回,感慨万千哪!这里已远离污染,出门就见水碧天蓝,打算就在这里买房,回归老街坊了。
记者进入曾是“污染大户”的柳州锌品厂老厂。这片曾经辉煌过的厂区早已停产,厂旁已耸起一幢幢高档的现代化商住房。环保部门这样描述其关闭后的环保效应:“市区每年减少烟(粉)尘排放量457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61吨,柳锌老厂区排污口以下约4公里河段的重金属超标污染带也将基本消失。”
1月8日,柳州市环保局自动监测中心的工程师郭云霞,在电脑前点击柳北重化工业区监测点的数据:空气质量等级良好。望着窗外的蓝天白云,这位来自江苏的姑娘告诉记者,到柳州工作3年,她最能感受到柳州环境“质的改变”:“从去年10月以来,柳州的空气质量一直保持在优良状态。”
据环保部门公报:2004年,柳州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只有16天;2006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13天,优良率达85.75%。
现在,柳州环保大投入的动作一个接一个:柳钢日处理污水10万吨的处理工程已在调试,柳江造纸厂日处理污水6万吨的处理工程投入试运行,河东沿江截污工程已完工,白沙污水处理厂和龙泉山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进展顺利,竹鹅溪综合治理工程正在推进,阳和污水收集系统项目已全面启动。
在柳州市环保局,打开污染源在线监控网络,被监控的企业污染源排放情况马上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企业一旦超标排污,监控系统马上会发出红色警告,环保执法人员立即进场处理。监察支队副支队长黄庆告诉记者,已有6家大型企业加入了污染源在线监控,现在还有企业主动要求加入。他说:“在线监控为我们装上了全天候的‘千里眼’,但让我们更有感触的是柳州企业环保守法的意识越来越强。”
全民行动:天天都是“清洁工程”
现在的柳州,不仅市四家班子领导都有必须经常躬亲督察的“责任路”、“责任巷”,城区、机关和街道办的领导干部也都有自己的包干路段。1月22日,市委书记蒋济雄在检查中发现少数路段出现的反弹情况,他严厉告诫现场领导干部:从这天起,所有单位要进行交叉检查,并将改进措施上报市委、市政府。如果所辖路段被区级媒体曝光,县区、单位或部门的主要领导要在市电视台向全市市民做检讨。连续曝光三次,将被严肃追究责任!
该市鱼峰区设立了严密的“城乡清洁工程”三级督查网络:四家班子领导组成7个督察组,白天进行抽查,每晚20时到24时进行全面检查;三级路面以上的路段,由该区环卫所督查维护;三级路面以下的街巷和居民区,由街道办事处督查组督查。环卫部门和街道办交叉督查。每天的督查时间由早上8时至晚上24时。从1月30日开始,鱼峰区抽调34名干部分赴各个重点路段蹲点上岗,履行起宣传员、监督员、保洁员职责。区委书记唐前明说:“我们要力保辖区内的卫生死角没有一个漏网。”
“城乡清洁工程”在柳州正演化成全民行动:柳州工贸大厦380名商场员工都主动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不定期上街清扫步行街,擦洗龙城路护栏与隔离栏。柳州五星商厦的员工定期对五星步行街上的道路、花圃、护栏进行清扫及维护。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的多家连锁超市的职员每天都义务清扫超市外围及附近的街道、公共设施……
春节前夕,记者走在柳州的主要街道,但见街面清爽,楼宇洁净,道路两旁绿树婆娑。在学院路旁绿化带散步的莫许良老人满面春风:“搞‘城乡清洁工程’,城市干净,柳州靓多了。”柳州市12345政府热线副主任刘滔滔告诉记者,以前,市容市貌一直是市民投诉的热点,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后这方面的投诉减少了近一半。
柳州市鱼峰区的85条大街小巷和15个农贸市场,每天都有几百名义务保洁员24小时来回巡查:卫生巡查、“城乡清洁工程”宣传、日常保洁。2月3日,记者在屏山社区见到义务保洁员李宗敏和廖桂芝在满街“找垃圾”,每一片枯叶从树上掉下,他们马上捡进垃圾篓中。李宗敏说:“在我们这里,天天都是‘清洁工程’。”
记者点评:科学发展看实效
评判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管理走的是不是科学发展道路,是要靠明摆的“感官效果”来说话的。柳州的环保和城市管理的成就,温总理看得见,老百姓更有切身体会:两年多时间,柳州的天蓝了,水碧了,城市越来越亮丽大气了,人居环境越来越好了,街道越来越干净了,工业重镇“傻大黑粗”的形象正成为依稀的记忆。这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民众心中最实在的感受。
作为一个重化工业还占有一定比例的工业重镇,柳州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这是柳州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强力治理工业污染、走科学发展道路的初步成果,也是柳州全民推进“城乡清洁工程”的战果。
曾几何时,柳州也有过靠高耗能重污染来冲刺经济指标、以摊点亭棚来解决就业、以马路经济来昭示繁荣的短视行为,但是这种对城市发展不负责任的行为很快就被否定。2006年,柳州的工业总产值突破了1000亿元大关。这一跨越是在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城市越来越整洁的前提下实现的,这也是“环境保护也是生产力”的例证。
美丽的市容市貌和生态环境是一座城市科学发展最直观的实效表象。柳州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只有真抓实干,只有全民行动,“每天都是‘清洁工程’”,才能提升城市的品位,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