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以试点为示范带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出矫健步伐。
——抓好试点,以点带面。该区把基础条件较好的防城镇鲤鱼江村通心坝、那良镇大河村和民生村、大菉镇米龙村4个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明确了农业、林业、水产畜牧等各部门职责,抽调一批党性强、作风好、理论政策水平较高、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去年投入20万元用于试点村道路、水利、生态、文化、教育、卫生等主要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引导群众投资投劳,改善村容村貌。目前,通心坝完成4口机井,基本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完成路面宽3.5米、长500米的屯内道路铺设,已建成260亩甘蔗基地;民生村建成600亩柑橘基地、大河村建成200亩优质柑橘基地、米龙村建成1200亩肉桂八角基地,试点村的农业产业综合开发初具规模。并且该区通过在新闻媒体上大力宣传试点村建设新农村的经验做法,大大激发了各村屯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全区涌动着一股股新农村建设热潮。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该区坚持以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围绕龙头企业培育壮大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是抓好粮食作物生产,进一步优化粮食内部结构,确保粮食总产量增长。去年粮食播种面积为41.46万亩,粮食总产量为11.9万吨,同比增长5.3%。其次是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扶持海世通、农垦防糖、中天药业、亿源农业科技、富新科技、启航变性淀粉等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了特色农业发展,去年发展甘蔗4.7万亩;种植木薯3.1万亩、中药材850亩、火龙果4500亩;发展海淡水养殖10.8万亩。还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培育壮大八角肉桂、果蔬等14个农产品流通协会,会员达800多名,搞活了农产品流通。再次是抓好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区、乡两级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403期,培训农民3万多人次,发送技术信息短信800多条;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通过设立咨询台的形式,接受群众咨询8万多人次。通过抓好农业,促使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去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4.65亿元,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3107元,增长15%,增收首次突破400元大关。该区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2006年支农2281万元,同比增支168万元,增长7.95%;教育支出完成7703万元,同比增支1393万元,增长22.08%,其中安排“普实”经费300万元,免除农村中小学学杂费827万元,拨付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211万元,用地方财力配套安排城区防洪堤、茅岭联围、城南海堤支出共800万元;还拨付新农合资金349万元,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与此同时,该区扎实推进“兴村富民”整村推进工作,投入各项资金4686.8万元,在23个贫困村实施了一大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展了一批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加强了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富余劳力转移就业工作;兴办了一批贫困村村级企业等,昔日贫困村的面貌得到了历史性的改变。 (张耀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