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中看新加坡,“花园城市”的特色彰显无余。
茂密的雨树撑起如盖的绿荫,繁盛的热带花木浸染着城市的每一处公共空间。走进新加坡,就是走进绿色的海。
以“花园城市”闻名的这座城市,而今正在建成一座“花园中的城市”。用新加坡人的说法,是要把整座城市“嵌”入一个生气盎然的大花园中。
仅仅一个多世纪前,这里还是杂树丛生的热带荒岛;仅仅在40多年前,这里还不见绿荫,光秃一片。一切的改变,都得益于政府和民众对绿色和自然的珍爱。
国家园林局黄南局长说起这些数据一脸自豪:40多年来,新加坡共栽下了140万棵树和1100万株灌木,绿化覆盖率已达到了惊人的55%,这个数据将来还会有所提高。热带地区四季长夏,植物种类繁多,这固然是绿化先天的优势,值得借鉴的是他们在绿化上的一整套制度设计。上世纪80年代,历经了道路绿化、建造公园、引进植物等工程,新加坡制定了宏观的远期绿化总体规划。
新加坡30多年前即通过了《公园及树木法》,严格禁止私人乱砍树木,还在极其有限的国土上建立了2处自然保护区。对树围达1米的树木,即使位于自家庭院需要砍伐,也必须提出申请,由专业人士敲定。如果大树确已腐烂,在经过树木内部腐烂探测器检测确认后,方可砍伐。曾经有业主擅自砍伐庭院树木,结果是连赔带罚。树木栽植管理实现了电脑化。每次施肥、打药都有记录,每一年半便对所有存量树木普查一次,由100多位训练有素的“育木师”负责,全部资料输入电脑。可以说,每棵树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和生长记录。
这里没有现代都市的水泥森林,300多个大大小小的公园构成优美的绿块和绿线,成为市民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最好空间,最受市民欢迎的6个公园还将扩建。通过“自然之旅”、公园认养计划等举措,市民的绿化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了,绿化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一项正在实施的计划,是通过170公里的“绿色廊道”,将所有的公园联成一体。市民不需要经过公共交通或水道,就可以步行或踩着脚踏车,从一处绿地到另一处绿地。现在,新加坡每千人拥有的公园绿地达到了0.8公顷,即每人8平方米,这个数字足以让全球羡慕。
烂漫的空中花园作为新的绿化重点在新加坡推开了,灰色的楼顶从此装点成多彩的色块,城市的形象提升了。作为一项产业,新加坡人还把城市园林的设计建造市场拓展到了中国杭州、中东阿布扎比和迪拜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