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桂林“创卫”做法


2007/3/5 19:49:21   来源:广西建设网
【字体:  】【颜色: 绿 】 
第一部分
 
十五”规划回读:
 
  以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塑造城市新形象为主题,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重头戏,以筹措建设资金为保障,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
继续抓好园林建设和管理,加强市区主次干道、江岸湖畔的绿化美化和公共绿地建设,加快两江四湖环境工程建设,建设市民休闲公园。   
——摘自《桂林市“十五”规划》
 
第二部分
 
关键词:
 
  民心工程——提起小街小巷改造,桂林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衣食住行——菜市场重新改造了,违章建筑和占道经营少了……“十五”以来的城市建设更紧密地围着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进行。
 
  适合居住——2005年我市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称号,愿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的理由除了天赐的山水,还有过得硬的环境质量。
 
第三部分
 
镜头:
 
  市民家中装有水泵,只要下雨内涝,就得启动水泵抽水。去年底,湖光路小街小巷改造完毕,这里的内涝得到了彻底的解决。文小平充满着永远的感激,“湖光路改造好了,不会再发生内涝了,家里的水泵也派不上用场了。”
 
  同住湖光路,1947进广西大学,曾3次见到毛主席,现已80多岁的邓哲衡老人。12月9日记者见到她时,她对湖光路的变化更是感慨不已,从60年代湖光路曾是湖塘,说到去年改造完毕,总起来一句话就是变,就是政府对市民的关怀。
 
  从交通繁忙的大道到居民家门前的小道,到我们这座城市的居住环境,尽管过去的是短暂五年,然而,它都在发生着变化,变得让住在这座城市中的人感到更舒服自然,作为一个桂林人也更具自豪感。
 
修平百姓门前路
 
  “小街小巷改造确实是为我们老百姓办实事!”2005年12月20日,市长王跃飞、副市长潘建民检查我市“小改”工作,听到了激动的赞扬之声,还接受了金竹社区居民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在“十五”的收尾之年,说起城建方面让市民感动最深的,当属从2004年开始的小街小巷改造。
“小改”到底让桂林城变了多少?两年来政府交出了“成绩单”:2004年小街小巷改造完毕65条,总长约20公里,面积21万平方米。2005年政府加大投入,“小改”规模达到100条,改造道路总长约35公里,面积约45万平方米。
 
  市建规委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街巷虽小,改造起来却是扎扎实实的综合性的工程,包括拆除违法建筑、道路平整、管线下地、安装五防设施、完善照明、道路两旁立面整治、危房改造、广告牌整治、街区园林小品的完善和停车场等公用设施和环卫设施的完善等。“小改”不仅让市民走得舒服,更是改善生活环境。
 
  在已改造好的清风小区、会仙小区、将军塘等地方,记者与居民共同感受到了变化。依仁路北巷12号大院的居民说,以前这里管网不配套,排污管道堵塞,长期以来污水横流,大便向外涌,根本找不到下脚的地方。2004年该院进入“小改”名单,施工人员挖出下水管道里恶臭难闻的污物就达100多卡车。居民们被施工人员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感动了,送茶水、敬烟的络绎不绝。
 
  当年底改造完毕后,居民周伯娘满怀感激地说,我们终于过了一个“干净年”。市建规委表示,2005年的“小改”工程今年春节前将全部完工。看来,又有部分市民过春节时,能享受出门即坦途的“小改”实惠了。
 
出门与公园有约
 
  如果说,2004年至今的小街小巷改造让市民体会到的是实惠,那么,“十五”期间的城市建设与改造,却让更多的市民享受到居住环境的美丽。家住桂湖旁边的韦老伯,每天出门所见,皆是“两江四湖”美丽的景色。他乐呵呵地说,现在他是住在一个大公园里。
 
  过去有人说是“桂林山水甲天下,到了桂林像乡下”。而如今走在桂林市区,以“两江四湖”景区为核心,加上在中心城区星罗棋布的十几个大小公园,已经使城市中心区数十万居民随时可以享受到家住公园的美好生活。这种出门与公园有约的生活越来越让外地人惊叹羡慕。
 
  这些惊叹扩大的同时,“十五”期间我市不断收获着锦上添花的荣誉:2003年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05年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这些增光添彩、含金量高的头衔背后,是五年如一日的努力和辛苦。这不仅使桂林市区这座大公园有了宁静漂亮的形,更有了优质环境指标的质。
 
  市环保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十五”以来,我市环境空气质量全年保持优良水平,其中空气质量优的天数达到76.7%;饮用水源水质99%达标;城市水功能区水质100%达标;城市区域环境噪声低于54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小于68分贝。基本形成了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环境质量优良、资源合理利用、生态良性循环、城市优美洁净、基础设施健全的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的格局。
 
  记者清楚地记得,2002年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长曲格平同志在考察了桂林城市环境之后,评价“桂林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确实,桂林当之无愧。
 
创卫”百姓见实惠
 
   “十五”以来,桂林的城市建设在大刀阔斧进行的同时,也注意了细处的“删删减减”。而诸多细节上的着力是“创卫”行动的一部分,带来了整体市容市貌和城市秩序的巨变。这其中,受益最多的是老百姓。
 
  拿大家常进的菜市来说,“创卫”以来,我市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加大投入,完善市场硬件设施,在市区主要市场都设置了蔬菜进场农药监测点,对市场摊位进行了重新布局,家禽全部在市场外经营,全市31个农贸市场经营均做到了规范管理。
 
  近日记者来到西门菜市,这里已闻不到以往浓重的臭味;走进信义路菜市,干净的案板、整齐的商品让人赏心悦目。住在附近的王阿姨告诉记者,现在保洁人员多了,菜市内外都干净清爽,买菜变成一种享受。是的,“创卫”就是要让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享受。
 
   “十五”以来,老百姓眼之所见的清爽还很多:多年来遍布大街小巷建筑物上的“牛皮癣”小广告基本看不到了,主要街道上乱摆乱放、占道经营的现象少了,历史遗留的位于市中心的40多座旱厕不见了。据统计,我市取缔了多年以来未经批准自发形成的早市夜市摊点43个,取缔了267家不具备经营条件的门面;一共拆除违法建筑17.4万平方米。
 
  市创卫指挥部有关人士说,创卫以来桂林市克服了不少“顽症”,如全市21个城中村、22个城乡结合部的脏乱差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市区769个没有物业管理的老居民区片点的卫生秩序和脏乱差状况得到了有效治理,结束了以往老居民区卫生秩序无人管理的历史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五小”行业进行专项整治后,直接涉及市民和游客身体健康的食品卫生和公共卫生状况得到根本改善,特别是在“五小”行业推行的餐具、毛巾和被褥的集中消毒配送制度,为全国各地树立了好的典型。
 
第四部分
 
专业人士点评:
 
   “扎扎实实办事,默默无闻工作。”园林专家、高级工程师王敬峰这样评价小街小巷改造。他说,近几年的大规模城市建设和小街小巷改造、园林建设,给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提高了桂林市的品牌形象和声誉。
 
  作为一名园林专家,王敬峰说,以后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很好地考虑绿化问题,要留出绿化的用地,比如建50米宽的道路,应种四排绿化树,有条件的还要加一条中间绿化隔离带。树种还得选好,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多种乔木,长绿树应与落叶树相搭配,形成夏季能遮阳,冬季能采光。这样,不断提高我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