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浙江省污水处理厂环境管理经验


2007/3/5 19:56:46   来源:广西建设网
【字体:  】【颜色: 绿 】 
  污水处理系统是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份,代表着一个区域的生态环境水平。浙江省城市污水治理工程建设起始于1988年,一期日处理能力为40万吨的杭州市四堡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工程建成投入试运行,标志着浙江省城市污水处理工作开始起步。
 
  加强污水处理一直是浙江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2004年省政府启动了“81l”环境污染整治行动,提出到2007年,全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趋势基本得到控制,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县以上城市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率先建成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环境污染防治能力明显增强,环境质量稳步改善的工作目标,既“两个基本、两个率先”。到2006年底,我省设市城市和县城的污水处理厂有60座,日处理能力达到480万吨,全省设市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58%。主要做法有:
 
  一、以目标责任制促建设与管理
 
  自2004年“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开展以来,省政府(或以生态办名义)每年初均与各地政府签订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目标责任书,同时将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也作为一项重要考核内容。污水处理厂建设作为一类考核目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作为二类标纳入各地生态省建设年度考核任务。
 
  二、以立法推动运行管理工作
 
  《浙江省环境污染监督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1 6号)已于9月1日施行。《办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监督和管理,省、设区市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排水水质监测结果;明确了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营单位的责任和义务,要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必须达标。该《办法》规定,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营单位发现纳管水质超标时,应当及时报告所在地环境保护、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同时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总排口出水水质超标,也可以采取关闭超标排污单位污水纳管阀门的措施。该《办法》的实施为今后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环境监督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三、以专项执法检查行动促运行管理
 
  加强污水处理厂的环境监管是浙江省生态省建设和“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工作的重中之重。2003年和2004年,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均作为全省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行动的重点内容。2005年,省环保局组织全省11个市的环保部门对全省65家污水处理厂(49家建成投入运营,16家在建)进行了现场检查,对其中存在严重问题的污水处理厂实行了挂牌督办。通过开展专项行动,有力地打击了不法排污单位,提高了业主的环境保护意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以开展联合监测促环境监管
 
  “十五”开始,浙江省投入运行的污水处理厂明显增加,污水处理厂的环境监管已成为摆在该省各级环境保护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2002年省环保局对全省污水处理厂的环境管理与监测工作进行了全面布置,实行省、市、县三级联合监测,同步出台了全省污水处理厂监督监测技术规定,将全省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大型工业污水处理厂纳入监督监测范围,并从2003年开始实行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月报制度。2005年,省环保局制定完善了全省污水处理厂监督监测实施细则,通报了全省污水处理厂监督监测情况,并就环境监测监管工作提出了进一步的具体要求。应该说,一个初步的环境监管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五、以开展创建工作促建设与管理
 
  创建环保模范城市活动在城市政府履行规划、建设、管理好城市的职责中发挥了综合带动作用,成为推动城市环境保护和其他各项事业的总“抓手”,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载体。城市政府在创模过程中,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以改善环境质量为龙头,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旧城改造,完善污水处理厂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解决城市的难点、热点问题,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是推动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的一个主要抓手,浙江省“创模”城市的污水平均处理率比全省平均值高出12个百分点。自2001年来,浙江省各城市“创模”空前高涨,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明显加快,出水水质达标率逐年提高。
 
  六、以控制纳管企业为重点促达标
 
  当前,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超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纳管企业超标排放,冲击污水处理厂工艺。浙江省一直将纳管企业作为重点进行监管,确保达标排放。2006年12月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纳管企业必须达到入网要求,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水处理厂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处理工艺接纳工业污水,禁止接纳超过处理能力或接纳不符合处理工艺的工业污水。在污水处理厂出水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情况下,严格控制纳管排污单位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项目建设。
 
  七、以使用新工艺促治理
 
  当前,国内外处理城镇污水的工艺很多,各有优缺点。浙江省环科院研究的高效脱氮除磷新技术(SCF悬浮生物滤池工艺),具有方便、快速、节本、节地等特点:一是占地面积比常规污水处理工艺节省40%以上;二是运行成本低,高效去除氮磷;三是适合现行污水处理厂的扩容技改,无需增加占地面积可以直接改造。目前此工艺正在临安青山污水处理厂进行科技示范。另外,我省温州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采用的硅藻土工艺也有投入少、占地小、周期短等优点,特别适合在欠发达县的污水处理规模不大的项目上应用。我们正在对上述处理工艺从经济上、技术上以及实际效果上进行论证,加强指导,并在全省推广使用。
 
  八、以政策文件促建设管理
 
  2006年12月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06]148号),全面分析了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进一步加强建设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主要强调的内容有:一是科学编制污水处理厂建设规划,统筹城乡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快建设进度和运行监管,确保环境效益;三是深化改革,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四是推广新工艺、新技术,加强科技研究;五是落实保障机制,加强考核和资金保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欠发达地区建设污水处理厂。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