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春满巴渝绿南岸 璀璨园林映山城



——重庆市南岸区创建国家园林城区纪实
2007/3/9 11:22:02   来源:中国建设报
【字体:  】【颜色: 绿 】 

  重庆,巴蜀古都,两江山城。南岸区位于重庆主城核心区,全区幅员面积265平方公里,辖7街7镇,截至2006年底,建成区面积为49.87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为51.76万人。

  丰富的历史文化孕育着南岸这块沃土,城区依山傍水,坐落长江之南,背靠铜锣山脉之南山,巴渝文化、抗战文化、开埠文化和宗教文化映衬其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人居环境得天独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大步推进,南岸已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区、全国先进文化区、重庆市山水园林城区、环保模范区。

  创建国家园林城区一直是南岸区不懈追求的目标。2002年,南岸区成功创建成为“重庆市山水园林城区”;同年,进一步提出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区,打造“绿色南岸”的奋斗目标,南岸区对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全区动员,全民动手,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放眼南岸,满眼皆绿,山水园林城区特色日益凸现;“山一城一江”生态绿化体系初具规模,一个四季鲜花绽放的绿色之都正在重庆的长江南岸崛起。

  广泛动员  科学规划  塑造滨江山城特色

  南岸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绿化建设,始终把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建设都市强区的重要内容,把创建国家园林城区作为不懈追求的目标。1998年,区委、区政府第一次提出创建市级山水园林城区工作目标,明确建好“一带一廊一屏障”3个层次,形成“山-城-江”的城市立体绿化景观,按照这一思路,成立了由政府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国家园林城区领导小组,制定了《南岸区创建国家园林城区绿地建设实施方案》,分解、落实创建工作责任制,形成了有组织、有制度、有考评、有检查、有整改、有奖惩的创建格局。2006年,南岸区再次开启城乡联动,社会参与的创建高潮,创建国家园林城区工作取得了质的突破。

  为充分利用南岸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做好山水园林城区这篇大文章,南岸区重新组织编制了《南岸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确立了依托长江、南山的自然优势,以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为内涵,以建设主城区绿心为基点,以南滨路为平台,做好亲水、美山、靓城、求新四篇文章,尽力展露南岸“山在水中、城绕山走、人在园里”的个性特点。

  亲水,全力打造南滨路景观带。1998年,南岸区在长21公里,宽2公里滨江狭长地带,通过旧城改造,打造出了火树银花、美不胜收的滨江绿化景观带,被中外游客赞誉为重庆的“维多利亚湾”和山城的“外滩”。2005年,南滨路被建设部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每年吸引365万余人来此观光旅游,南岸滨江岸线一跃成为重庆最美的地方之一。目前,南岸区又在打造长江流域内河第二大岛—广阳岛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已建成如同彩带飘舞的10公里环江绿化带,把广阳岛装扮得绚丽多姿。

  美山,全力建设南山绿色屏障。南山,有“山城花冠”、“重庆肺叶”之称,是镶嵌在南岸的一颗天然“绿宝石”。南岸区投入数千万元,实施南山绿色屏障建设。关闭了南山范围内的258家采石场,进行了植被复栽,实施退耕还林,完成造林及林地更新3万亩、林相改造2万余亩,同时,加强了南山地区的水体景观建设。

  靓城,建设都市特色景观。通过植物造景、建筑装饰和设置人文景观等多种手段,展示南岸“开放、和谐、绿色”的城市景观特征。后堡城市阳台堪称特色景观的精品工程,该景观位于重庆国际会展中心对面,占地面积900平方米。这里曾经是陡峭坡岩,通过采用钢筋骨架支撑,夹胶钢化玻璃作为地坪,配以水体、荧光材料钢木结构的栏杆,结合基台空中大炮灯饰,形成山、水、园林、灯饰交相辉映的现代化景观亮点,打造出了一处视野开阔的观景平台。

  求新,建设茶园新区新景观。茶园新区是重庆的城市副中心,也是南岸区未来的行政中心,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是一个天然的山水聚宝盆。按照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协调统一发展要求,南岸区加强苦溪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建设以高新科技为主要特色的环保工业园区;加强新城区公园、景观建设,新建的玉马池公园和踏水公园面积达到167250平方米;建成世纪大道、通江大道、园区道路等绿色景观大道30余公里。茶园新城区已初具“绿色、生态、花园”多维生态城雏形。   

  净化环境  长效管理  完善市政基础设施

  近几年,南岸区投资7.44亿元,全面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污染源防治、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先后推出“基础设施建设年”“城市建设年”,城市功能大大增强,创建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城市道路总长度199.6公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2平方米,城市道路照明装置率为100%,亮灯率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3%以上,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100%,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100%;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0.6%,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市容环境综合整治逐年加强,重点清洗了以南坪转盘为中心的周边繁华地段高楼,综合整治了海峡路、江南大道、南坪东路等3000户临街建筑的防盗网、花架、晴雨蓬和外挂空调器,对户外广告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市容整洁。

  为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南岸区重点开展了“蓝天行动”、“碧水行动”、“宁静行动”、“绿地行动”,实施“五管齐下”净空工程。对采石场进行了清理关闭,整体搬迁了水泥厂、橡胶厂等重污染企业,强令柴油中巴车全部退出城区,严格查处冒装撒漏车辆,控制施工扬尘,控制餐饮烟尘。2006年,南岸区符合二级空气质量指标267天,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到250天以上,实现了天蓝水清目标。截止目前,南岸建成区城市绿地面积1669.99公顷,城市公园绿地面积518.39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34.2%,绿化覆盖率达39.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3平方米,中心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5.6平方米,生态环境和市政建设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园林城区标准。

  在创建过程中,南岸区坚持一手抓创建,一手抓管理,建立建管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改善城市环境的新局面。以迎接亚太城市市长峰会为契机,全力实施“硬化、绿化、香化、亮化、美化、净化、标准化、畅通化”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使城市面貌和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八化工作法”也受到了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并在全市推广应用。

  因地制宜  全面推进  高标准实施园林绿化建设

  南岸区遵循“以人为本,追求和实现城市、人、自然和谐统一”的指导思想,按照“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实施建设了一批社区游园、一批城市公园、一批城市亮点、一批城市生态林和一批城市鲜花大道的“五个一批”工程,全面加强绿化景观建设。

    (一)公共绿地

  公共绿地建设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最大亮点。近年来,南岸区先后建成了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园林绿化于一体的南山植物园、重庆游乐园、南滨公园、后堡公园、体育公园、玉马公园、踏水公园、骏逸公园、凉风垭森林公园等9个城市公园,城市公园绿地总面积达666.51公顷;建成了集文化教育、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园林绿化为一体的正扬广场、宏声广场、皓月广场、黄葛渡广场、黄桷垭旅游文化广场、仁济广场、宏声假日广场、会展中心广场等8个城市广场,城市广场绿地总面积达12.05公顷;建成了融合生态、保健、景观功能的江南立交生态林、南山立交生态林、苦溪河生态林、长江大桥南桥头生态林等4个城市生态林,城市生态林绿地总面积达28.62公顷;建成了南湖社区游园、南坪正街游园、南兴路社区游园、弹子石裕华社区游园等20个游园,游园绿地总面积达11.26公顷;建成了南坪东路、学府大道绿点、四海路绿点、体育公园等街头绿地14个,街头绿点总面积达13.56公顷。

  (二)道路绿化

  在道路绿化建设方面,南岸区遵循“道路修到哪里,绿化建到哪里”的原则,努力提高道路绿化水平和档次。先后完成了学府大道、江南大道、通江大道、世纪大道、南滨路、辅仁路、四海路、光电路、丹龙路等城市道路的绿化建设,市区干道绿化面积占道路面积在25%以上。绿化普及率为100%,达标率为85%;在植物配置上,力求栽植品种多样化,乔灌花草立体化,行道树树种多样化,道路绿化水平和档次逐步提高,城市道路绿化层次分明,色彩明快,风格各异。

  (三)居住区、单位绿化

  南岸区始终坚持配套绿化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的原则,积极建设居住区绿化,大力开展园林式小区创建活动。全区19个居住区绿地总面积达906.05公顷,其中15个居住区已建成园林式小区,占居住区总数的78.94%。

  南岸区深入开展了创建绿化达标单位、绿化先进单位、园林式单位活动,努力营造舒适、温馨的工作、学习环境。目前,已建成基本绿化单位77个,绿地总面积达517.07公顷,有市级、区级园林式绿化单位47个。

  (四)全民义务植树

  以“绿化南岸,美化家园”为目标,近几年来,南岸区围绕南山绿色屏障工程、城市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累计完成成片造林5万亩,栽植分类乔、灌木185万余株(窝),2006年南岸城区适龄公民22.5万人中有18.4万人参加了义务植树,以资代劳500人,适龄公民尽责率达82%,植树成活率为90%,植树建卡率达100%,建成南山风景林地1326.8公顷,城区周边树木葱葱,一片翠绿。

  南岸区大力实施科技兴绿战略,积极开展园林植物引种、育种工作,提升花卉生产的科技含量,大力完善苗木生产基地建设。采取立体绿化、降低成本、节约用水,推广使用耐旱植物等手段,积极推行节约型园林建设。

  加大投入  传承文脉  保护历史名城风貌

  南岸区具有悠久的开埠文化,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著名的巴渝十二景该区就有黄葛晚渡、海棠烟雨、龙门皓月、字水宵灯四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慈云寺、大佛寺、“法国水师兵营”,黄山抗战历史博物馆等。在创建过程中,南岸区始终将深入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作为园林城区创建工作的重点,坚持做到将文物遗迹保护贯穿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之中。一是积极做好文保单位的修缮与保护。近几年来,南岸区有计划、有步骤地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文物遗迹的内部整修和环境整治。修复了全国闻名的慈云寺,法国水师兵营,黄山抗战历史博物馆。二是注重融合历史文化内涵,传承历史文脉。在新建的重庆南滨公园中,以黄葛晚渡、龙门皓月、海棠烟雨、字水宵灯、峡江开埠、禹王遗踪为历史题材,用现代园林的表现手法塑造景观,传承了南岸区悠久的历史人文和巴渝文化。

  南岸区二级保护古树名木84株,17个品种。目前,全区古树名木中有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苏铁、雪松、伊拉克枣、依桐等。为保护这些古树,南岸区出台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园林绿化部门对古树名木进行全面普查,建立了古树名木档案挂牌,对一些古树名木进行抢救性保护。组织专业队伍和技术人员对古树名木进行拾遗补漏,完善档案,加强了日常养护和复壮管理,古树名木得到较好保护。

  秉承祖先留给南岸厚重的历史文脉,珍爱自然赐予南岸如画的秀美山川,南岸区将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区为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不断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容貌,净化投资环境,构建城市·人·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环境,全力以赴,勇攀高峰,让南岸成为魅力之都、绿色明珠!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