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上林县大丰镇大丰社区高秋庄,映入眼帘的是干净的村道,整洁的池塘,高秋庄把推动环境清洁卫生工作纳入了“村规民约”中,建立了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引导着村民们创造整洁文明、安居乐业的村容环境,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在上林县,像高秋庄一样的158个文明村引领着上林县的城镇和广大农村的清洁工程和精神文明建设。
在高秋庄,村里把城乡清洁的要求写入了村规民约。大丰社区副主任温平告诉记者:“我们村搞一个就是村民公约啊,写黑板了,人人都知道,我们这个公约主要是有很多条,第一条就是把全村清洁放在第一位,每一个月搞两次大扫除,全村搞,每一周搞一次小扫,把那个牛粪啊,垃圾、树叶什么的扫干净。”
在村里,通过村规民约来规范和强化村民的卫生意识,有效地控制了农村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倒乱扔等不文明行为发生,确保了村庄环境优美,卫生清洁。记者在村里碰到了村民周金波,和她聊了起来:
记者:“周大姐,您作为一个村民,您觉得您有什么责任或者是义务啊来维持这个村的清洁?”
周金波:“因为村里的每一个人都有义务,每次搞清洁啊大扫除啊我们都是自觉来参加。”
记者:“那你觉得把这个村搞干净了以后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
周金波:“有咯,就是环境好了我们在得也舒服一点。道路也干净了,我们走得也更舒服一点。”
在众多文明村的村规民约中还包括一整套环境卫生长效管理责任制,如要求各户实行“门前三包”,也就是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文化活动室、村道等公共场所各家各户轮值清扫等等。村民李益民说:“没有搞清洁卫生以前呢,出工都是捂住鼻子出来的。定这个制度以后呢,现在这个村变化很大,主要是个人的门口要干净,全村的道路要干净,还有河边的这种,还有池塘四周围我们都搞得很好的。”
随意走进一间民居,只见一切也都收拾得井然有序。村民李濡秀告诉记者:“我们觉得我们村比以前漂亮很多了,比如卫生这方面我们都是按那个村里面的条约去做,搞好自己的家庭卫生,还有村里面的卫生,垃圾东倒西倒的也没有了。基本上人家来到我们村,各个都称我们村环境啊、清洁啊都搞得比较好,村民的素质也提高了。”
高秋庄只是上林县抓“城乡清洁工程”的一个缩影。目前,上林县正加大宣传力度,层层落实责任制,探索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让环保意识在人们的心里生根开花,让城乡清洁成为人们的一个生活习惯、一种自觉行为。(记者 覃山 许高达 谭妍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