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凌晨3时30分,柳州市友谊大桥8号墩和9号墩之间的两段悬臂梁,在细雨笼罩中实现合龙。大桥施工由此进入了新的阶段,为今年夏天通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凌晨2时,今报记者应邀来到工地,随工作人员从一台塔吊内的简易阶梯爬上离地约30米高的桥面。江上寒风凛冽,气温只有6℃左右。工人们连夜在岸上的搅拌站准备好混凝后,用卡车运送到桥下的萝卜洲,从凌晨3时30分起,通过一根80多米长、直径约20厘米的管道,将混凝土从地面泵送到桥面。据技术人员介绍,选择一天内温度最低的时候合龙,可让混凝土随着温度升高慢慢膨胀,和悬臂梁的接口贴得紧紧的,达到最好的“粘连”效果。
据介绍,友谊大桥于2003年12月26日开工,目前已完成60%的工程量,桥墩等下部结构已基本建好,上部结构的各段悬臂梁正节节推进。中间一跨的悬臂梁建得最快,分别在8号、9号桥墩上向大桥中心点延伸,两者之间有最后2米宽的“空档”,将用一次连续浇筑混凝土的办法,把它们“粘连”起来,实现合龙,形成一个稳定的受力体系,保证以下的施工顺利进行。 作者:何继权 唐绍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