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下午,一种新型的全自动扫地车开始在柳州市街头“抛头露面”,该车的投入使用在降低城市道路环卫工的交通安全隐患同时,将为该市“城乡清洁工程”再添猛将。
有效遏制二次扬尘
新投入使用的扫地车身长6米、宽2米,外型以白色为主调,每台价值30多万元。扫地车车底有4个圆形扫盘,其中可以伸缩的两个扫盘向外伸出后清扫宽度可达3米,作业时路面清扫效率大于95%,凡是小于10厘米的轻质垃圾都有可能被这“家伙”毫不留情地“吃掉”。该车同时采用国家专利污水循环利用装置,有效遏制二次扬尘,而驾驶室内配备的日本原装车用空调,能确保舒适的工作环境,原有的环卫工在尘土飞扬中“扫地”的概念将被改写。
此外该车尾部还特别安装有两个闪烁的黄色警示灯,与车头的主警示灯同时开启后,可以更好地让城市穿流的机动车辆识别避让。昨日新型扫地车在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指导下,缓缓地在柳州市跃进路、胜利立交桥、胜利路“抛头露面”。记者跟随该车以约10公里/小时的速度缓慢前行,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只见扫地车两端伸出的两个圆形扫盘急速转动,由于扫盘前方有自动喷出的扇形水雾“开路”,因而看不到手工清扫时常见的尘土飞扬场面。扫地车经过后的路面留下了一道明显的湿痕,反而起到了降尘的作用。
优先用于高危路段保洁
据了解,柳州市从上世纪80年代有了第一台替代传统作业的扫地车,经过多年的“服役”后这些车辆已光荣“退休”。随着柳州市潭中立交桥、胜利立交桥、龙屯立交桥、飞鹅立交桥建成通车,城市道路不断拓宽,仍然依靠人工作业清扫机动车道的老方式,给环卫工人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不小威胁。据不完全统计,柳州市平均每年发生环卫工被撞交通事故约为20起,尽管环卫部门要求环卫工作业时必须穿着鲜艳的红色反光背心,仍难以杜绝各种交通意外的发生。
由于柳州市各立交桥上均禁止行人通行,环卫工在桥面上作业危险相对较大,此次柳州市通过政府采购投入使用的4台扫地车,分配到4个城区环卫所后将优先用于立交桥、大桥、主干道等高危路段的路面保洁作业。(见习记者陈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