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自1989年实施森林城建设规划以来,迄今整整10年了。10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增绿量、上水平、出精品"和"城在森林中,人在花园中"的要求,在绿化面积上有了大的发展,在整体绿化水平上有了显著提高。据统计,10年来市区扩大面积872公顷,提高绿化覆盖率6个百分点,农村植树造林6万公顷,提高森林覆盖率1.5个百分点;现在,市区绿化面积达到4555公顷,绿化覆盖率为38%,人均绿地面积23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1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14.3%,城乡先后建设起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造林绿化工程。
在建城区,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全市绿化上了一个新台阶。通过开辟新的绿地和更新改造,完善提高,在增加绿量的同时,新上一批绿化美化工程,如:中环路、普阳大街、前进大街、直升路、东盛路等196条街路绿化;西解放立交桥、惠工路立交桥、南岭带状游园、东盛路带状游园等27个各具特色的游园;像高科广场、赛德广场、翔鹤广场、市文化广场、文化活动中心广场、卫星广场等8处设计新颖,施工精细的广场;像牡丹园、岱山公园、。青年公园、溪园、林园等5个公园;解民、富豪花园、青年路教师、太阳城等54处居住小区,其中有5处被评为国家示范小区;新上单位庭院433个,其中有30多个单位被省绿委会命名为标杆绿化单位,40多处绿化工程被评为精品工程,近300所中小学校建成花园式校园。一个以街路绿化为骨架,以单位庭院、居住小区绿化为基础,以公园、游园、广场绿化为景点的绿化体系有了新的发展。在城乡结合部,初步建成了16条公路、铁路出口绿色长廊和中环路、环城路、环区路绿色防护圈,长86公里,宽500米沿环城高速公路绿化带建设开始启动,农安县、德惠市等17个森林城卫星城镇建设成效显著;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卡伦湖渡假村等7个森林风景区已形成森林景观,数百公顷的片林城市肺叶基地开始发挥效能。一个以增加绿量为主,绿化美化相结合,连结城乡的环城区绿化生态带初具规模。
在农村,随着"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的深入开展,植树造林工作有了新的提高。农田实现了林网化,江河、道路实现了林荫化,村屯实现了林围化,荒山荒地全绿化,近三万公顷以果树为主的经济林逐渐进入盛果期,部分村屯及道路向绿化、美化、香化迈进。一个以防护林为主,防护林与四旁绿化和荒山造林相结合的生态主体已经形成并发挥着日益显著的绿色屏障作用。
森林城建设的10年,使长春市城乡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 日益恶化的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治理,取得了可喜的效益。
首先,农业生产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据有关部门统计,1980年以前,由于自然灾害严重,长春市粮食产量一直徘徊在20亿-25亿公斤左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特别是森林城建设以来,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生产的稳定高产,近几年来,全市粮食产量一直稳定在60亿公斤左右,比1980年以前提高了近二倍。
其次,城市环境质量有了很大提高。长春市污染十分惊人。1987年,全市降尘量年均值每月每平方公里45.43吨,超过规定标准的5倍。总悬浮颗粒每立方米为660微克,超过国家标准的三级标准。森林城的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据测定,到1997年,全市降尘量年均值每月每平方公里为15.05吨,总悬浮颗粒物每立方米为341微克,这两项指标比1987年降了66.8%和48.3%。生态环境的改善,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和工作条件,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据统计,长春市人口平均寿命73岁,位居全国大城市之首。
第三,增强了长春市对外开放的吸引力。森林城建设的推进,特别是成功举办了四届长春电影节,长春市的绿化美化,给广大中外宾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大地提高了长春市的知名度,为改革开放,吸引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自建区以来,非常重视环境建设,到1998年,建城区绿化面积达69.5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9%。优美的环境吸引了大量投资。现在,全区有各类外资企业286家,吸引外资达14.7亿美元。
长春市经过10年的森林城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概托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建立了一套领导绿化的保证体系,加强了对造林绿化工作的领导。十多年来,长春市主要领导坚持了每年农历正月初八绿化工作日制度,每年市领导两次检查绿化工作,年末召集各县(市)区主要领导绿化汇报制度和市长常务会每年研究一次、各县(市)区每季研究一次绿化工作、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绿化工作、领导带头办绿化点、以及领导造林绿化工程检查验收评比表彰等制度。这些制度推动着各级领导不断认识造林绿化工作的重要性,激发着各级领导抓绿化工作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长春市人大做出了建设森林城的决议,市委、市政府两次就森林城建设做出了决定,市政府为森林城建设下发了十多个文件,对造林用地、义务植树和资金等做了具体规定。原长春市委书记王云坤主持长春市工作时亲自带队到北京专题考察造林绿化工作,市长李述两次带队去大连考察学习绿化经验。各级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以及林业、城建等部门在森林城建设中充分发挥了参谋、协调、服务等职能作用,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在森林城建设中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有力地推动了森林城建设工作的开展。
二是形成了一套强化领导和全民绿化意识的思想教育体系,提高了对森林城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十多年来,长春市坚持了领导亲自动员,3月12日植树节万人宣传一条街,报纸、电台、电视台专题报道、系列报道、典型报道,绿化征文,中小学校上绿化课、唱绿化歌、作绿化文,县(市)区绿化宣传评比,固定宣传碑牌,张贴布告等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宜传教育活动。通过长期的知识、法规、典型事例宜传,使森林城建设家喻户晓,大大强化了全民绿化意识识提高了各单位与全市人民参与森林城建设的自觉性、积极性,全市义务植树尽责率达75%以上。
三是建设起一套科技兴绿的服务网络体系,加大了造林绿化科技含量。十多年来,长春市在健全市绿化专家组、市县区园林处、森保站、规划设计研究院(所),市县区、乡林业站等组织网络服务体系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了技术培训、科技成果、推广普及、研究示范、项目评选、奖励表彰、职称评聘等活动,大大地提高了绿化科技含量。特别是近几年通过考察学习,在设计水平、新技术、新材料应用上有了新的突破,大大加快了长春市绿化步伐,提高了绿化水平。
四是组织起一套多渠道筹资的投人体系,保证了森林城建设的顺利进行。十多年来,长春市实行了各级财政投点、单位部门集点、银行贷点、集体筹点、个人拿点、上级业务部门支持点等多方筹资,形成了全社会办绿化的好形势,为森林城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10年来全市共投入造林绿化经费5亿多元,其中市财政用于公共绿地的苗木费达8000多万元。1999年仅高速公路绿化带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
五是建设起一套群专结合的管理体系,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十多年来,长春市在抚育养护上依靠专业队伍定期技术培训,实行以活定酬,以质定酬,促进了集约经营。在管护上,市区实行了门前三包、学校护绿、义务管理,并增设300人专业队伍,分片划段责任到人,多年危害树木的光肩星天牛虫害得到了控制。全市形成了一个近万名专职人员与群众相结合的养护管理网络,保证了林木的正常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