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美化铺装道路、改造上下水和电路系统、增设垃圾收纳处理设备、安装修建路灯公厕等公用设施……在迎奥运环境建设中,海淀区不仅在城区环境建设上大做文章,农村地区的环境建设也不落后,以三项攻略打造了奥运时代的新农村。
攻略一:亮出党员“名片”200多户人家,21名党员是淹没于群众之中,还是成为群众的带头人,这是海淀上庄镇八家村党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中,面对党员如何发挥作用提出的一个首要问题。2005年11月,八家村党支部决定以迎奥运环境整治为主题,搞一次全村的环境整治,为了动员大家,提前好几天,村里的刘书记就用广播通知了各家各户:“义务劳动各位党员要起到带头作用,各家各户要积极参加……”刘书记介绍说:“劳动那天全村21名党员一个都不少,而且还都带着家属,我们心里一下就踏实了。更没想到的是,看到党员们都上街干活了,很多村民也都来了,就连3岁多的孩子和80多岁的老人也加入了,而且还都自带工具……”一位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劳动结束,全村大大小小20多条街巷全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事后,八家村村委会统计,当天参加劳动的除21名党员外,还有60多名群众,一整天的义务劳动,清扫整治路长共3公里多。自这次义务劳动后,21名党员成了村里的“名星”,村民们都紧紧追着党员做事儿。
为了突出党员的带头作用,八家村党支部为每一名党员制作了一份“名片”党员牌,挂在每位党员的家门口,并在支部会议上,为每一名党员划定了15户帮扶对象,自此,八家村的党员在迎奥运农村地区环境建设中站到了最前排。现在,这种不定期的义务劳动已经成了八家村每个村民的“必要工作”。
攻略二:《村民公约》“引”客来
海淀区苏家坨镇车耳营村位于凤凰岭景区范围内,是一个占地9000余亩,生态林面积8006亩的生态村,天然的地理优势,给车耳营村带来了旅游接待的大好商机,作为北京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怎样更好地借奥运的东风,提升村里的环境质量,以最佳环境迎接市场的考验,是近年来车耳营村一直紧抓不懈的工作。
街道两侧遍植花草树木;各家各户在自家小院种植盆栽花木;像城里一样在村中建起冲水公厕和配套的垃圾池;在各大果园外围统一安装铁艺护栏……“硬件设施都到位了,可村民素质不提高,设备都只能是摆设,只能是今天建了明天毁。”车耳营村书记樊俊华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提升人文素质,车耳营村委会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共同制定了《车耳营村环境治理村民公约》,从全村整体环境的维护,到各家各户垃圾倾倒入池、保持自家门前环境等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一位民俗接待户告诉记者:“村民公约刚发到户时,大家都互相监督,做得好的,自家周围干净整洁,游客都愿意去,生意好,时间一长,大家都意识到了环境的重要,不用监督就自觉保持环境卫生,现在走在街上,不但没人乱扔垃圾,看到有人破坏环境,大伙儿还都会上前制止!”
《村民公约》成了“引”客的法宝,在《村民公约》的制约下,车耳营村的环境变美了,来的游客多了。实行《村民公约》后,仅去年前9个月,观光采摘、农家食宿接待的游客量就达5万多人次,创收300多万元,人均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8%。
攻略三:垃圾换购整环境“3斤白色垃圾可换一袋洗衣粉”,这样的新鲜事儿在海淀温泉镇白家疃村早已不新鲜了,在新农村建设中,白家疃村通过这样的新鲜法儿,调动起每一位村民的积极性,不仅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村民还从中得到了实惠。
早在1992年,白家疃村就认识到了环境对于全村整体发展的重要性,专门聘请北京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制作了《白家疃村环境建设规划》,确定了环境发展思路。为了创建生态文明村,在建设规划的同时,白家疃村提出了“五无”标准,即:无乱倒垃圾、无外流脏水、无堆物堆料、无白色污染、无私搭乱建。怎样才能做到“五无”?白家疃村清醒地认识到发动村民这条捷径,“只有全民皆兵,环境整治才能有所突破!”温泉镇综治办刘主任告诉记者:“白家疃村之所以环境整治工作连年评优,就是因为他们充分调动了每一位村民的积极性。”
自2004年起,白家疃村委会大胆开展了一个新鲜的活动“垃圾换购活动”,在全村范围内,发动每一位村民捡拾白色垃圾,并用捡来的白色垃圾,到村委会换取洗衣粉、肥皂、毛巾、笔记本等生活学习用品。
在海淀区迎奥运、农村地区环境整治建设中,给农民带来的不仅仅是干净的村容村貌,更重要的是让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任海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