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要建新的小游园啦!”“咱们的城中绿化工程动工了!”
2006年3月份以来,对于在河南省修武县城里居住的人们来说,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城区的游园、绿地建设工程了。一年来,在几个游园、绿地的施工现场,围观的人们不断,他们好奇、欣喜、激动、企盼……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关注一项建设工程,因为这是让老百姓直接受益的“民心工程”,这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工程。日前,笔者多次走进工程现场和建成的游园、绿地,采撷了几组画面,并解读这些画面背后的故事。
镜头一:6月18日晚8点,华灯初上,修武县竹林大道与健康路交汇处的白音潭游园。亮丽的景观灯把小游园装扮得绚丽多彩,有人在散步,有人在纳凉。孩子们围着花坛、草坪尽情撒欢儿,老年人围坐在一起话家常。秋千架上笑声连连,健身器旁人们在互相谦让。温柔的夜风从潭面上徐徐吹来,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特别的馨香。一位老者站在潭边感叹:“这里的垃圾山不见了,潭水也清亮了许多,看来千年的白音潭也遇上了好时光,要真的重新活起来了。”
幕后:作为旅游县城,明显滞后的城区绿化使修武的县城形象大打折扣,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区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2006年初召开的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县委书记魏丰收明确提出,从今年起,要加快城区建设步伐,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益经营的原则,规划建设新城区,逐步改造老城区,努力把修武县城建设成为一个特色明显、功能完善、风景优美、适宜人居的旅游县城。3月份,修武县城建部门出台了城区绿化工程实施方案,决定通过3~5年的努力全面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县城生态环境,为全县人民打造一个绿色、优美的新县城。按照方案要求,修武县2006年的城区绿化要完成以下工程:改建2个街头小游园,新建9个游园绿地,绿地面积新增3万多平方米。白音潭游园是其中的一个。
镜头二:5月16日,从早上7点30分开始,施工人员已经忙碌了15个小时,白音潭游园的景观灯还没有全部安装好。尽管已经很累了,可没有一个施工人员离开工作岗位。天气很闷热,兴奋的围观人群已经渐渐散去。数百盏灯,施工人员一条线一条线比对、检查。直到深夜11点48分,所有的景观灯终于一盏不落全亮了起来,修武县城的夜空又增添了许多绚丽的亮色。
幕后:要高标准、高质量、快速度地完成绿化工程,力求形成一园一个风格、一园一个特色,这是修武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从图纸的设计、施工队的选择、拆迁补偿等前期工作到施工监理、服务协调以及健身器材、果皮箱、景观灯等配套设施的选择,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要求做到尽善尽美,这是工程主管单位——修武县建委全体工作人员坚持的原则。数月来,修武县建委的干部职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分昼夜地工作,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叫累。提起这些,建委主任臧振田深有感触。“要感谢全县上下的大力支持和各单位的有力配合。在施工现场,只要需要帮忙,不用招呼,周围居民就会主动上前伸出援手。不少单位也提供了大力支持。修武县农信联社积极主动地划出单位后院的空地,并为建游园捐款10多万元。县邮政局、县供销社等单位也在积极筹备修建游园、绿地。县电业局为建游园,不管是出钱出力,还是要人要物一点也不含糊,真是感动。‘民心工程’是否得民心,大家的行动就是最有力的诠释。”臧振田真诚地说。
镜头三:8月28日晚9点许,修武县一中小游园。园内一侧有几位戏曲爱好者在吹拉弹唱,围观者的喝彩声不绝于耳。操劳了一天的老人、工作了一天的职员、学习了一天的孩子,此刻在这里都找到了放松的空间。爷爷牵着孙子、妈妈抱着女儿、情人们挽着手,漫步在飘着花香、草香的游园里,其乐融融。然而此时,笔者发现在园中的假山旁,五六个工人正在抢修电路,因出现故障的喷泉“休息了”。尽管凉风习习,可工作人员还是忙得汗流浃背。晚11点许,乘凉的人们渐渐散去,走得最迟的是管理员。他们打扫完卫生,关闭开关后才离开。此时已经是晚上11点40分,喧闹的游园恢复了宁静。
幕后:目前游园、绿地的管理员是由修武县建委的机关工作人员兼任的。他们白天忙了一天,晚上也想带着孩子、陪着爱人在游园里享受天伦之乐。可是为了大家,他们又走上了这个新的岗位。臧振田告诉笔者:“我们不仅要建设好游园、绿地,更要管好、保护好,下一步还要建立游园、绿地的长效管护机制。但说到底,大家的事情大家办,这次工程建设中群众首先表现出的团结协作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我们相信,有群众的支持,这些游园、绿地一定能管护好,一定会成为大家共同的乐园。”(牛普粮 庞岭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