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动“城乡清洁工程”的深入持久开展,博白县在前阶段取得较大成绩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着手,积极构建实施“城乡清洁工程”长效机制。 一、建设一支“常抓”队伍。建立健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组织领导机构、环卫清洁队伍、执法队伍、监督队伍,确保长期有人管、有人抓、有人清洁、有人监督。特别是在监督队伍建设方面,加强城市管理义务监督员和市容市貌协管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类社区保洁协会和居委会的作用,把热心公益事业的离退休老干部、青年志愿者等吸纳到市容卫生监督管理队伍中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监督。在离退休老干部、4050人员、社区党员干部中选聘市容卫生监督员,分片监督。确保市容卫生时时、处处有人监督。 二、建立一套“常抓”制度。层层建立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工作责任制。各部门、各单位划定市容卫生责任区,实行亮牌管理,分片、分区包干负责。沿街铺面实行“门前三包”制度,居民小区和单位实行“门内卫生”达标责任制。坚持实行“每日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制度和定期统一灭鼠灭蚊制度,确保长期清洁。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制定《博白县实施“城乡清洁工程”考核办法》,明确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每月或每半年考核一次。严格督查,严格考核,严格问责,严格奖惩。 三、制定一套“常抓”政策。实施有力的投入政策,县、乡(镇)政府把城乡清洁支出列入财政预算,加大城镇市政公用设施维修的投入,增加环卫设施和设备,为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提供经费保障。积极探索环卫基础设施维护工作的市场运作机制,开放环卫作业市场,实现清扫保洁、垃圾收运及处理等的企业化运作,走专业化、企业化经营路子,实行灵活的市场化运作政策。同时,坚持划行归市的市场管理政策。按照科学布局,分类经营,规范管理的原则,统一对城区市场进行划行归市,规范市场管理秩序。规定所有店铺业主必须坐店经营,严禁在县城区、乡镇主要街道占道经营、乱摆乱卖、乱停乱放。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夜市等,要在不影响市容、交通的前提下,统筹安排,定点经营,保持摊位整洁。 四、营造一个“常抓”氛围。调动全县宣传文化资源,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组织开展以“讲清洁、讲卫生、讲文明、讲和谐”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大造舆论声势。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在县电视台、电台设立专门曝光台,对“脏乱差”现象不留情面地进行曝光。通过全方位、立体式、高强度的宣传教育,让“城乡清洁工程”在广大群众中入眼、入耳,入脑、入心,积极营造一个人人讲卫生、个个爱清洁的良好氛围。 “城乡清洁工程”长效机制的建立,有力推动了全县“城乡清洁工程”的深入开展。干部群众的清洁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与和谐意识大大提高,“清洁就是形象,卫生才能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挂在心里,抓在手里;市容环境大为改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脏乱差”没了踪影,“洁齐美”处处可见。(李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