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动城乡清洁工程的深入持久开展,博白县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积极构建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长效机制。
建设一支“常抓”队伍。建立健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组织领导机构、环卫清洁队伍、执法队伍、监督队伍,确保长期有人管、有人抓、有人清洁、有人监督。特别是注重加强城市管理义务监督员和市容市貌协管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类社区保洁协会和居委会的作用,把热心公益事业的离退休老干部、青年志愿者等吸纳到市容卫生监督管理队伍中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监督。在离退休老干部、“4050”人员、社区党员干部中选聘了300多名市容卫生监督员,分片监督,确保市容卫生时时、处处有人监督。
建立一套“常抓”制度。层层建立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工作责任制。各部门、各单位划定市容卫生责任区,实行亮牌管理,分片、分区包干负责。沿街铺面实行“门前三包”制度,居民小区和单位实行“门内卫生”达标责任制。坚持实行“每日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制度和定期统一灭鼠灭蚊制度,确保长期清洁。严格督查,严格考核,严格问责,工作出色,任务完成好的,表彰奖励,提拔重用。领导不重视,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任务不完成,市容卫生较差的,给予通报批评、黄牌警告,直至“一票否决”。
制定一套“常抓”政策。实施有力的投入政策,县、乡(镇)政府把城乡清洁工程支出列入财政预算。实行灵活的市场化运作政策,积极探索环卫基础设施维护工作的市场运作机制。坚持划行归市的市场管理政策。
城乡清洁工程长效机制的建立,有力推动了全县城乡清洁工程的深入开展。到4月6日,全县共出动联合执法工作人员1.267万人次,拆除违章建筑2894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2989处,清理牛皮癣广告2884处,清理占道经营摊点4765个,清理工地施工乱放411处,整治马路市场244处,清理下水道96.6公里,清理垃圾116.7万吨,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城乡面貌有了明显改观。 (李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