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优势
北海是目前我国西部地区惟一同时拥有机场、海港、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开放城市。这个面积仅3337平方公里、人口不过144万多人的城市如今已进入中国最佳投资环境城市的行列。目前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泰国、新加坡、埃及、香港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在北海“安家落户”,投资领域涉及工业、农业、商贸、旅游、服务、教育、高新技术等行业。可以说,北海这个被绿树和鲜花环抱的城市,已日益成为吸引国内外投资的“磁场”。
在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北海市组成了以市委书记温卡华、市长唐成良为团长的145人代表团,推出了50个重点招商项目,接洽了一大批客商并参加了大会组织的签约仪式。北海市旅游局与广东中旅(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银滩景区项目”、北海市银海区侨港镇政府与北海南森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香港)合作开发的“改造北海市侨港镇项目”、北海市铁山港区政府与印尼、新加坡公司分别签订的“精炼棕榈油加工项目”和“东盟港口物流加工基地项目”、北海永华涂料有限公司与越南海防市压力设备建设公司合作的“环保涂料生产项目”等11个项目签约,总投资额38.7亿元。
自治区党委常委、北海市委书记温卡华表示,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北海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首先,北海将成为自由贸易市场的前沿阵地。北海紧邻东盟,地理和文化相近,经济贸易关系的互补性相当突出,充满商机。产业合作是发展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关系的重要内容。北海的城市产业定位是旅游、高新技术、海洋、现代农业四大支柱产业。可以说,每一项产业都有与东盟国家合作的良好基础和广阔前景。
全面对接
在面临机遇的同时,北海的各行各业也面临东盟各国产业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北海农业将面临着中国与东盟“早期收获”计划的挑战;北海的区位优势面临着环北部湾各城市加快发展带来的巨大压力。因此,要想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寻求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北海就应该把握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北海的产业对接。对此,北海人已有了明晰的思路。
农业方面:可以组织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我国北方蔬菜、水果、花卉、肉类和部分农产品的加工品等从海路出口东盟。在目前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不太适应东盟国家小规模农户需要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国内的农田作业机械、动力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出口东盟,占领东盟农业机械市场。此外,还可以进行农业生产资料供给、农业技术应用和农业开发等方面的对接。
工业方面:首先是石油工业产业对接。东南亚一带的石油储藏量很大,而目前,北海的石化工厂已具规模,北海铁山港大型炼油厂、铁山港成品油码头和涠洲岛原油码头都正在加紧建设,北海有条件也有必要加强与越南、印尼、文莱及马来西亚等国石油工业的合作。
高新科技产业对接方面,随着新一轮开发热潮的到来,北海的高科技产业发展很快,如银河电子二期工程、恒基伟业北海科技园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将迅速壮大市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经济总量。目前北海与东盟高新技术产业已对接的有:重点吸引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泰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客商来北海投资,开发北海优势资源;推动北生、银河、恒基等大企业与新加坡等国跨国公司建立战略性合作关系,利用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来嫁接、提升北海高新技术企业国际竞争力;鼓励北海有实力的企业到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四国开发能源、资源项目和电子、生物医药等产品。
港口产业对接方面:北海港有4个万吨级泊位,铁山港也初具规模,港口年吞吐量约300万吨。另外,北海空港设有一类口岸,开通国内多条航线。北海与东盟港口产业对接的办法是:开辟北海-胡志明市、北海-新加坡、北海-吉隆坡等定期货运班轮;建设北海出口加工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逐步把它建成面向东盟各国的加工贸易的重要基地;吸引新加坡等国港口产业集团到北海投资。
此外,还将与东盟国家进行第三产业如旅游业、物流业、文化产业的对接。(记者黄耀东 通讯员李灵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