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全国部分城市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研讨会上,全国22个城市对于马路设摊应以疏堵结合达成了共识。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外来人口进入城市,城市的小商小贩越来越多,他们在满足城市需求的同时,也给城市的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社会治安和稳定等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如何科学地管理外来人口,成为各城市管理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各地城管部门也意识到光“堵”是不行的,一改往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打游击式的粗放式管理方式,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管理模式。
杭州市对西湖区古荡、文一路一带的擦鞋摊,并没有简单取缔,而采用划定专门区域、统一服装和工具、规范管理的方法,既解决了一部分人的生活问题,又满足了百姓擦鞋的需要,对市容环境也没有影响,可谓一举三得。河北省邯郸县城管局针对一些初次违法者,往往是因不了解有关规定,不存在主观故意等实际情况,对轻微违法实施“首违免罚制”,即初次违反城管法规以劝导、批评教育、引导其合法经营为主,如重新违法再进行罚款。……
由于小商小贩的乱摆乱放、占道经营等行为的直接表现是给城市环境带来负面影响,而城管部门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负责城市环境治理,因此就造成管理游商走贩只是城管一个部门的责任的假象,误认为管理不善是城管部门的失职,很多城市对游商走贩的管理也仅仅止于城管部门。实则不然,游商走贩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外来人口增多必然出现的一个社会问题,关系到民生、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要想彻底解决他们给城市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是简单地由城管一个部门“疏”就能解决,也不仅仅只是城管的职责,而是需要工商、市政、公安、社会保障等多个部门联合起来,制定相关政策并采取一定措施,充分发挥游商走贩在城市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减少消极和不利因素,这样才能治本又治标,否则只能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刘月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