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村民齐参与 整治“城中村”



——江西省南昌市加强“城中村”环境整治散记
2007/4/25 14:18:00   来源:中国建设报
【字体:  】【颜色: 绿 】 

  江西省南昌市在城市建设中,针对薄弱环节进行管理。比如“城中村”普遍存在道路坑洼不平,没有排水管道或排水不畅,违章建筑多、卫生死角多、环卫设施不配套等问题。针对现状,南昌市市容环境管理局报告市政府和市创建指挥部门,建议进行专项整治。

  加强领导成立机构

  为了加强城中村综合整治工作力度,市、区、乡、村成立了“四级”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明确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层层建立责任制。

  市容环境管理局会同市创建指挥部办公室制定并出台三项举措:

  一是将全市155个城中村,依据其自然条件和卫生状况进行分类排队,实行分类指导;二是派出市直所有机关,挂点到村实行帮扶整治,出人、出力、出智慧,充分发挥市直机关的影响力。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在资金、物质、设备上予以帮助;三是发动村民,重点整治村中环境,让群众参与整治活动。

  摸清底数分类指导

  依照全市155个自然村的现有条件,将全市城中村划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并与城区接壤的有26个;第二类村为有一定的基础条件,道路硬化度稍高或村民卫生意识较强,但村中仍有不少的杂物和乱搭建的村,这一类村共有93个;第三类村为现有条件较差,道路硬化一般、路面垃圾杂物量很大的村,这一类村共有36个,并对以上三类村提出不同的整治要求。

  发动村民参与整治

  为了使整治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在市创建指挥部办公室和市市容局的指导下,各区都采取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发动工作。

  各个“城中村”悬挂条幅,书写标语,发放宣传品,出动宣传车、制作宣传资料,印发《致村民一封信》,《健康教育手册》等,营造出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当地村民盼望改变居住环境的急切愿望,已转化为改变自己居住环境的行动。据统汁,全市在“城中村”整治期间向村民发放健康知识读本51648册,各类宣传资料140275份,制作创建宣传栏217个。

  集中整治成效显著

  城中村重点整治:房前屋后,清理垃圾杂物,拆除违章搭建,平整硬化路面,清除乱挂乱贴,搞好绿化亮化。配置环卫设施,实行垃圾袋装,圈养家禽家畜,抓好日常保洁。通过近100天艰苦工作,城中村面貌焕然一新。整治改变了村民的居住环境,村民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环境。据统计,这次“城中村”整治,清理垃圾杂物4790车,铺设下水管道45654.8米,清理沟渠581条,总长53182米,拆除违章搭建1812处,拆除旱厕235座,拆除猪舍310处。加强督查长效管理自市创建指挥部办公室和市市容局对“城中村”组织整治以来,参加具体工作的同志履行职责,并认真做好督查工作:

  一是紧密与各区督导队伍的沟通和联系,分析整治形势,查找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重点是查死角,找薄弱环节,及时通报各村进行整改。

  二是深入基层,就路面整治、道路保洁、公厕管理、“六小”整治、四害消杀、庭院清理、绿化美化等全面进行督导。同时从指导各村细微之处着手,对电杆、墙体张贴物及村民房前屋后吊挂物、堆放物及时清理。

  三是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督导方法、明查、暗查、户查、拉网查,使整治工作一直处在快速推进状态。

  为了坚持长效管理,严防反弹和滑坡,现在该市“城中村”共安排1020名保洁员,布设果壳箱1677个,购置密闭式清运大板车405辆,庭院内外配置密闭垃圾桶14388个。该市青云谱区抓住“城中村”整治这一契机,成立了全市第一家专为本区“城中村”进行保洁的服务公司。(南容 )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