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县坚持“城乡清洁工程”与创建优秀旅游县相结合,推出“十项”举措,实现了 “市容市貌与山水同美”,“市容市貌与优秀旅游县相称”。
一是推出“一线工作方法”,即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工作,措施在一线落实,办法在一线研究,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经验在一线总结,典型在一线推广,矛盾在一线化解,水平在一线提高。各级领导亲历亲为,极大地促进了整治工作的开展。
二是进行挂牌督办,采取明查和暗访的方式加大对城乡清洁工程的督查力度。县委书记、县长等领导多次不打招呼、不定路线、不定地点,暗访了城区各重要部位和各乡镇的环境卫生情况,对发现问题要求立即整改;县清洁办也对城乡进行了多次的暗访,并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通报批评,并要求责任单位进行及时整改。
三是加大市政投入。在县城和乡镇增设了1000多个垃圾箱和一批垃圾中转站、垃圾场,为县环卫站新配置了30辆人力环卫车和1辆洒水车,为13个乡镇配置了后推环卫车、垃圾转运站等设施。全县城区和乡(镇)共增加保洁人员120名(其中县城保洁员由原来的30名增加至100名,配备乡镇保洁员50名)环卫工人每人的工资由原来的300元提高到500元,全部由县财政负担。
四是实行“门前三包”。县、乡(镇)政府与辖区单位、经营户、居民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要求各辖区单位及个人按责任书要求,各人自扫门前雪。责任区实行挂牌公示,公布了举报监督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五是联合执法整治,从建设、公安、交警、城管、国土、环保、工商、电力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联合执法队伍,每天在辖区范围内巡查,制止随时出现的“五乱”现象,对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为实行严管重罚。
六是集中整治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组织干部和群众、突击整治队和当地居民同心协力,一起清除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各卫生小巷死角,清理县城区臭水池塘,清运垃圾,拆除乱搭乱盖建筑等,既得民心,又改变了环境。
七是整治公路线路。重点抓好旅游重镇硕龙镇的环境整治工作。通过组织力量拆除公路线路的违章建筑物,重新粉刷旧房子和围墙,彻底整治乱堆乱放的现象,努力净化公路线路环境。
八是加大“拆违”力度。组织人员对违章搭盖和非法占地建筑强制拆除,如1月31日,在县委常委、县纪委许斌吉书记和县政府甘有潭副县长现场指挥下,由城建、国土、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部门100多名工作人员组成工作组对养利南路(进修学校桥头到民族高中)13户46间违章建筑进行了拆除,拆除面积1080平方米。
九是实行“穿衣戴帽”。自去年10月份以来,投入200多万对城区的道路、农贸市场、广场进行改造建设,在县城新建了街心花园、文化广场花园等三个花园式小广场,并动员城区各单位把办公区和生活区内的闲置空地进行绿化,大幅度提高城镇绿化率;2006年12月,又投入300多万元对汽车站、文化广场、新北市场等周边单位沿街外墙进行统一装饰,县城旧貌换新颜。并创建了两个示范街——县城民生街和伦那路;一个示范乡(镇)——硕龙镇。
十是抓好市场整治。2006年11月20日,投入40多万元(其中政府奖励15万元),对秩序较差的新北市场加强清洁卫生、划行归市、设施建设和车辆管理,市场整体布局科学合理、符合食品卫生的要求,通风、采光、排污等设施较为完善。(供稿:广西大新县“城乡清洁工程”办公室 潘孟 黄伟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