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份以来,上思县结合本县“五乱”的特点,连续开出了清理闲置土地、调整城区功能布局、加大人力物力资金投入、严管重罚等“猛药”,收到了“药到病除”的好效果,巧妙、有效地推进了“城乡清洁工程”。
上思县城是一座旧城,因为历史原因,县城落下了街道狭窄、没有人行道、城区功能布局不明、辅助设施少等诸多“顽疾”。最近几年,有许多居民买下的地皮也没有及时建设,闲置着,杂草丛生,影响了城区容貌。这些“外伤”加上城镇管理不到位、居民缺乏卫生意识等“内伤”,致使全县城镇化进程缓慢,更影响了“城乡清洁工程”的深入实施。
对此,该县县委、县政府把治理“五乱”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多次专题研究部署治理“五乱”工作,县四套班子领导主动挂点责任街道、联系乡镇,带头上街扫地。并研究部署,“对症下药”,一是清理闲置土地;二是重新调整城区功能布局,加大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工作;三是落实沿街商店“门前三包”,加大曝光处罚力度;四是开通县长热线电话,加强整治“五乱”工作的督查;五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全民动手参与整治“五乱”,积极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卫生状况,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今年2月份,该县要求城区内的闲置土地的主人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开发建设,对城区土地实行“活血化瘀”。目前,该县各个路段、城区的闲置土地纷纷建起了围墙,许多建设用地已经动工建设,加快了城镇化步伐。同时,该县重新合理调整城区功能布局,开好“理气药”,为街道“疏通经脉”。从去年12月份开始,该县按照城市规划法,将县城区街道两旁的容易产生噪音、强光、油污的建材、机动车辆维修店统一迁至比较偏僻的文岭山建材市场经营,重新规划好城区街道上的停车位置、临时摊点位置,并打击占道经营,依法拆除县城、乡镇内的违章建筑,清理乱搭乱盖建筑物等,还街道给行人和车辆。此外,开好“补药”,“滋养”好城区环境,引进广东湛江客商投资1300万元,新建了一个占地约80亩,日处理垃圾150吨的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还在华兰、在妙、南屏、公正、平福、叫安等6个乡镇各建有一个垃圾处理场,就近收集处理各乡镇的垃圾。并在各乡镇实施“十个有”工程(即有一个管理机构、有一个上墙制度、有一支环卫队伍、有一处垃圾堆放场、有一台垃圾运输工具、有一个专业集贸市场、有一条文明示范街、有经费保障、有督促检查、有奖惩措施),目前各乡镇已基本落实此项工作。多方筹措近300万元,用于城区街道维修、安装路灯、建设垃圾池、购买果皮箱、洒水车、垃圾清运车和执法用车等,强化了“城乡清洁工程”配套设施的配置,标本兼治“五乱”现象。截至4月14日,该县共整治归内经营摊点2000多个,拆除各种乱搭乱盖800多处,在县城街道重新划好车辆停车位800多个,进一步规范了城区的经营秩序。
该县还切实抓好督查、曝光和处罚力度,开好“排毒药”,杜绝整治“五乱”中的干部拖拉应付、群众违章抗法等现象发生。去年11月底,该县就开通了整治“五乱”工作县长热线电话,县领导在第一时间了解群众反映的“五乱”现象,也直接监督整治“五乱”工作的开展情况。同时,该县电视中心的《上思新闻》、县委的治理“五乱”简报和督查通报也加大督查、曝光力度,让“五乱”现象无处可逃。对于了解到、曝光出来的“五乱”现象,该县一是推行问责制,对相关人员进行戒勉谈话;二是加大处罚力度,对违章的车辆、业主、单位进行重罚;三是突出抓好重点路段、农贸市场、城乡结合部及卫生死角的整治。对农贸市场则按照“市场地面整洁,经营秩序规范,商品成行成市,摊位整齐划一”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整治。特别是对城区的3个主要出入口进行全面整治。在龙江桥头至江平小学一带,经组织铲车、挖掘机等机械进行整治,共平整场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挖填土方量6000平方米,使公路两旁面貌得到了很大改观。四是动员全民参与,多次组织了“万人上街治理‘五乱’”、百名人大代表委员打扫街道卫生、百名团员参与清洁工程、百名干部植树绿化城区等大型活动,实行城区24小时巡逻督查和保洁,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卫生。截至4月14日,该县共清理建筑材料占道360多处;取缔不规范广告牌、非法小广告7000多条;清理卫生死角210处;清理排水沟1.3万多米;清运垃圾、污泥1900多吨;查处违规行为800多起,教育人员820次,排除了一大堆影响城镇容貌的“毒素”,给该县城乡环境带来了健康与靓丽。 (梁富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