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昭平县采访时看到,这里街头巷尾活跃着一支城乡清洁纠察队。他们身穿蓝色制服,每天上午八点到晚上十点上街巡查,成为县城里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这支由16人组成的纠察队成立于今年3月初,队员来自县城的各个执法部门。纠察队队长李达秋说:
“我们这个纠察队对县城及乡镇的五乱现象进行纠察,对各单位责任区进行不定期的抽查。”
昭平县城乡清洁纠察队针对中午和晚上五乱现象容易出现反弹的情况,在行政班休息时间也到街上巡查。队员们以说服教育为主,耐心细致的工作赢得了临街店铺的支持。昭平县东宁中路威客服装店的老板娘叶海红认为:
“我觉得纠察队的工作做得比较到位,经常对我们进行宣传和教育,现在我们都很自觉地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进行合理的摆卖。”
昭平县自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以来,从脏乱差的源头抓起,将县城所有的街道、小巷、小区、绿地以及重要集市、村屯划分成若干个责任区,分别落实到各个单位和部门并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普通市民也被纳入门前三包管理系统。与此同时,积极推行全民大扫除日制度,每月的10号是县城卫生清洁大扫除时间。一系列有力措施使市容市貌有了很大改观。记者随机采访了正在东宁中路逛街的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
现在我们感觉这里街道比以前干净多了,车辆停放都比较好,都不会乱停乱放了,我们看起来比较舒服一点,走街都精神一点,潇洒一点。
为防止五乱现象反弹,昭平县还推行行政追究责任制和举报、回复制度,每个季度还对门前三包责任区搞卫生评比。通过加强宣传、倡导新风、建立长效机制等行之有效的手段,进一步改善了城市的人居环境和投资软环境。昭平县委书记刘中奇说:
“下一步我们还要把城乡清洁工程不断地深化细化,特别要作为一个长期的工作把它抓好。一个就是要建立一个长效的机制,在制度上保障。二个就是要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加强文明意识的教育。三一个要有一些硬件的保障,特别是乡村。我们县委县政府拨出专款,每个乡镇每个村都要建设一些垃圾处理场,这样确保城乡清洁工程能够长期地实施下去。 ”(记者 徐志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