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乡里最干净整洁、最漂亮的就是学校!”如今,说起学校,人们不禁由衷地感叹:学校已经大变样,比起以前来,干净、整洁、美观多了。这是象州县借助开展“两基”迎国检落实的“穿衣戴帽”工程和“城乡清洁工程”的有利契机,改变全县学校校园环境面貌带来的可喜变化。
象州县党政领导十分重视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把该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摆在了重要位置。成立了县“两基”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两基”工作目标责任制,多次深入到全县190多个校点进行调研,了解学校硬件设备情况,认真细致地查看了各校的围墙、教学楼、学生宿舍楼、食堂和厕所等建筑设施,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在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象州县以县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积极发动社会各界捐资助学,举全县之力增加对学校的基建投入。中小学D级危房是“两基”验收工作中五个“一票否决”里的一个硬指标,2003年至2006年,该县利用自治区实施一、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和对口支援教学项目的契机,共投入2966万元,实施62个学校项目工程,总建设面积50804平方米。2006年共计划投入校舍维修改造资金294万元,目前,已完成了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等15个项目工程的建设。有了资金保障,各中小学校加快了建设进度,全县D级危房“歼灭战”已经告捷,校园面貌得到了改观,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
该县四家班子领导挂点联系、县直部门对口帮扶学校,分片包干各乡镇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做到人人有责,个个有任务。在实施对口帮扶制度的同时,还通过多种形式的倡议活动,发动干部群众、教职员工和民营企业主等为学校捐资捐物捐书。自去年8月份以来,该县干部职工捐资、单位帮扶以及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共捐助“两基”迎国检资金90多万元,全部投入到校舍的维修改造和校园的“三化”建设中,使校容校貌在短期内焕然一新。
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各中小学校都认真组织、上下同心、自己动手,承担了校园的“穿衣戴帽”工程。教职工们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放弃周末休息时间,积极主动投入到校园建设中,亲自装点美化校园。农民群众急“两基”之所急,为“两基”工程无偿投工投劳,开展义务建校、修路、接水、拉线和植树等活动。各村民委干部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带领村民义务维修校舍,水晶乡龙团村党支部书记廖喜忠抛开自家农活家务,带领村干部为学校粉刷校舍,弄得一身污泥、一身汗水的,场面感人。妙皇山定村的10多名农民工与全体教师全力奋战,顺利完成了校园内长达100米约350平方米的走道硬化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从2002年以来,社会各界为“两基”投工投劳5000多个工日。
如今,该县中小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无论在城镇还是乡村,学校都已成为当地亮丽的一道风景。 (潘梦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