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福绵管理区驻成均镇万福村工作队的事迹
走进福绵管理区成均镇万福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新景象,昔日环境较差的村庄变成了生态家园。
“没有驻村工作队,哪有我们万福村的今天呀……”白发苍苍的朱敏怀老大爷深有感触地说。
的确,过去万福村尽管靠近福绵圩镇,但村民的生活来源主要靠种植水稻,经济发展缓慢。自从福绵管理区驻万福村工作队驻村开展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后,万福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少群众由衷地感叹说:“过去不敢想的事,现在敢想了,也实现了。”
抓组织协调 促进资源整合
该区驻村工作队自从进驻万福村后,积极做好与市广电局、水利局、移动公司、复退军人医院、机电工程学校的沟通和协调好工作,争取他们对万福村的大力支持。在该区驻村工作队的积极协调下,先后为万福村筹集到资金63多万元,用于村委办公楼、五保新村、人畜饮水、道路建设等工程,有效地改善了万福村的基础设施。
抓班子建设 促进执政能力提高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驻村工作队针对万福村班子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等问题,提出要把创建一流班子作为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和推动全村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抓班子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在驻村工作队的直接指导下,村党支部建立健全村“两委”班子学习制度,做到理论学习与扶贫帮困相结合,组织外出与打开农产品销路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提高了两委班子的执政能力。
抓生态家园建设 促进文明建村
看着沼气灶里喷出的蓝蓝的火焰、水管里白花花流淌的自来水,赵言来笑得合不拢嘴,他高兴地说:“真没想到,以前只有城里人才能享用的这些东西,现在我们乡下人也能用上了,这是托了驻村工作队的福啊!”这一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每位村民的心声。工作队针对万福村人居环境不好、文明程度不高的情况,以文化生态家园建设为突破口,推进文明建村工作。目前,投资30万元的人畜饮水工程现已完成,投资20万元的村委办公大楼也已竣工,投资3万元的村委至村小学全长300米的硬化路和投资10万元的五保新村现已基本完成,村文化广场正在规划建设。文化生态家园建设的开展,有效地改善了村民人居环境,提高了村民的整体素质,全村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出现了“三多”现象,即读书看报的人多了、学科技的人多了、参加健身活动的人多了。
抓发展路子 促进农民增收
该区驻村工作队积极引导村两委班子探索发展新路子,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充分发挥外出经商的优势和依靠经纪人队伍,把握市场导向,组织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蔬菜及各类瓜果种植,建立200亩瓜蔬基地,并依托玉林市蚕种场蚕育中心在万福村办点的优势,带动村民发展蚕桑400亩,年产蚕茧2万公斤,产值达100多万元。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本村毗邻福绵城区、交通便利、受福绵镇成衣业辐射的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目前,已引进服装企业16家、水泥预制品制造厂3家,年产值达1.1亿元。此外,充分利用城郊优势,发挥党员干部、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带头致富奔小康的模范作用,通过信息牵引、能人牵引、市场牵引等有效途径,鼓励、引导和指导村民群众经商,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如今,万福村许多村民都用上了移动电话,骑上了摩托车,看上大彩电,用上了高级音响。部分家庭还拥有了电脑和小车,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黎永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