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建城历史2100余年,以八仙过海、海市蜃楼神奇美妙境界而闻名于世的山东省蓬莱市,近年加大了城市环保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管理的力度,使城市建设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先后荣获多项殊荣。今年新一届市领导上任以来,提出了抢抓机遇、奋勇争先,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建设美丽富饶、和谐文明和宜于人居新蓬莱的指导思想。对此,记者采访了市委书记刘炳国、市长张代令。
记者:蓬莱是一个临海而建的城市,又是国家一类开放港口城市。国家重点推进环渤海区域开发,为蓬莱城市建设创造了良好机遇。我们了解到,蓬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抢抓机遇,发挥优势,使城市建设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刘书记请您谈谈近几年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今后几年的总体想法。
刘炳国:蓬莱在全国百强县中的排名位次由2002年的59位前移到现在的43位,我们还要继续争前。4年来,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发展支撑力大幅提升。先后投资42亿元,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拓展了“一体两翼”的城市框架。全市交通、能源、供水、供气、供热及城市景观等一批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城乡载体功能明显增强。完成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20多项,新建了威乌高速公路蓬莱段,改造了蓬寨路,拓宽了烟蓬旅游观光大道和蓬水路北段。建设了海滨风景区、八仙雕塑等标志性区域和标志性建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改造、硬化农村公路708公里。同时,蓬莱加快大地绿化和城市绿化,完成造林6.5万亩,新增绿地220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0%,青山绿水、碧海蓝天的优美环境日益显现。先后荣获全国节水型城市、中国人居环境(水环境)范例奖、山东人居环境奖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奖项。
今后5年,蓬莱市的城市建设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凝心聚力,倾力改善城乡面貌,切实保障群众利益,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经济、社会、民生相协调,资源、生态、环境相协调,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富饶、和谐文明、宜于人居的新蓬莱。我们将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人居城市为目标,强化功能、提升品位。基础设施、商贸、文化、生态等功能更加完善,城市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到2011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5万人,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60%。
记者:张市长,您在今年全市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上曾指出,近年来,蓬莱市在城市建设工作中获得了一些荣誉,这些成绩是在历届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上所取得的,是市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新的一年,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要激发斗志、鼓足干劲,完成全年任务,实现新的跨越。就此,请您谈一谈今年城市建设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有哪些?
张代令:我市今年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要突出抓好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目前,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已基本完成,标志着城市建设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要在加快城市重点项目建设上加大力度。继续加大重大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入。特别是206西线工程、蓬水路拓宽、蓬莱新港和栾家口港建设、胶东调水、集中供热、集中供气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年初,我们确定了37项城建重点项目和14项重点房地产项目,这些项目对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在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上加大力度。加强规划执法工作,严查违法违章建设行为,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连续性。要立足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和提升城市形象。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重点理顺公交体制,提高运营管理水平。要充分挖掘城市特色,提升城市价值,打造城市品牌。
今年建设管理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城市建设完成投资16.45亿元,城市人均居住面积提高到2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分别达到38.6%、34%和12平方米,城镇化水平达到54%。另外,城市建设要有“新亮点”,重点完善城市四大功能。一是基础设施功能。高标准完成9项道路排水工程、5条道路路灯工程,完成小街小巷硬化32条、维护38条、亮化23条,不断改善市民生活、居住条件。二是人居功能。以建设最适宜人类居住城市为目标,全力打造“人居蓬莱”品牌,加快住宅小区、农民新村、旧城改造“三大人居板块”建设步伐。三是生态功能。全面启动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完成9个项目绿化工程,突出道路绿化、绿化断档和景观较差地段的整改,高标准打造“绿色通道”;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城市绿化管理水平;确保年内通过创建工作验收,为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创造条件。四是服务功能。继续推进城区集中供热、供气工程建设,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50万平方米、集中供气户7000户,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本报记者 王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