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明珠——莱芜
山东省莱芜市地处鲁中腹地,总面积2246平方公里,人口124万。1983年8月撤县建市,1992年11月升格为地级市。现辖莱城区、钢城区和一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莱芜物华天宝,境内铁矿石储量居华东地区之首,是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山东省钢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山东省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基地。
莱芜人杰地灵,是齐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三千多年的冶炼史。境内汶阳文化是大汶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完好的齐长城比秦长城还早四百多年,春秋时期著名的长勺之战、解放战争时期的“莱芜战役”,使莱芜名载史册,这里还是著名散文家吴伯箫的故乡。
莱芜交通四通八达,地理位置优越。境内有两条铁路与津浦铁路、胶济铁路相连,有泰莱、博莱、莱新3条高速公路分别与京沪、京福、济青高速公路相接,高速公路密度居全省首位。目前,建设中的济青高速公路南线贯穿莱芜,建成通车后,莱芜到济南将不到半小时、到青岛只需两个多小时。
近年来,莱芜市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注重发挥钢铁产业优势,坚持走产业主导型、生态保护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从加强水资源保护、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绿化和污染治理入手,全力打造“绿色钢城”,全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同时,莱芜的城市建设也日新月异,特别是近几年,突出抓好园林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大手笔谋划、大资金投入、大跨步发展,实现了“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莱芜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山东省园林城市”、“山东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
领导重视 全民参与 园林绿化事业迅猛发展
几年来,莱芜市委市政府和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充分认识搞好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坚持把园林绿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为改善城市面貌的主要工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推动园林绿化事业取得了迅猛发展。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2003年以来,莱芜市提出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把“创城”活动作为抓好园林绿化工作的一项总抓手和工作平台。2006年,召开了全市“双创一巩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动员大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到会动员,明确创建思路,安排部署任务。2007年又专门召开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动员大会。为了确保创建任务落实,市里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双创一巩固”活动领导小组,并实行了市五大班子领导包任务责任制,五大班子领导齐上阵,市委书记、市长带头抓,有力地推进了创建工作开展。同时,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都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促进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蓬勃开展。
二是全面动员社会力量。搞好城市园林绿化,离不开全市人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在全力搞好公园游园等公共绿地建设和道路绿化的基础上,借助新闻媒体大力加强宣传教育,使各级各单位都充分认识园林绿化的重要意义,调动全社会搞好绿化的积极性;在全市深入开展了“花园式小区”和“园林式单位”评选活动,进一步激发各级各单位搞好绿化的热情;制定了公共绿地认建、认养办法,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到公共绿地建设,形成了全市上下积极支持绿化建设、热情参与绿化建设的良好局面。
三是不断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多渠道拓宽融资渠道,城市绿化建设资金逐年增加。首先是加大财政投入。市、区各级财政加大了对各项园林绿化工程的支持,近3年政府投入资金增幅均达到40%以上。其次是加大社会投入。通过城市资产经营和绿地认建认养、社会捐赠等多种形式,社会资金投入也逐年增加,增幅达到35%。
以人为本 优化环境 着力建设园林城市
园林绿化工作中,莱芜市牢牢把握“园林城市”的城市定位,坚持增绿量、上水平,努力打造园林绿化精品,改善了城市面貌,提升了城市品位,树立了城市形象。
一是加强公园游园和公共绿地建设。近几年,改造建设了红石公园、西海公园、莲河公园、雅鹿山公园等4处大型公园,同时,充分利用城市空间,见缝插绿,见空填绿,修建了大小游园和公共绿地60余处,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6%,绿地率40.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4平方米。这些公园游园绿地的建设中,大中型公园主要满足群众星期天、节假日娱乐游玩的需要,中小游园绿地则全部贴近居民小区建设,为市民茶余饭后散步休闲提供便利。同时,公园游园绿地全部是敞开式建设,免费对市民开放,并充分考虑市民需要,安装了健身设施和生态环保公厕。
二是抓好道路绿化,形成林荫路系统。坚持“道路延伸到哪里,树木就栽植到哪里,绿色就传递到哪里”的原则,近几年新建道路做到了绿化与道路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的“三同步”,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标率分别达到100%和90%。同时,注重道路绿化的生态效果,根据当地气候、地形条件选取树种,常绿树与落叶树相协调,形成了乔、灌、花、草相结合的复层绿化结构,呈现出一街一景、常绿为主、花草点缀的城市道路景观。
三是抓好小区绿化,创建和谐人居环境。近年来,切实加强了对住宅小区绿化的管理,2006年新修订的《莱芜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规定新建住宅小区绿化面积占总用地面积不少于35%,旧居住区改造,绿化面积占总用地面积不少于30%。同时,采取小区建设综合验收的办法,绿化面积达不到要求的,不准发放预售许可证、不准通过验收、不准确权发证,有力促进了全市小区绿化建设,涌现出了福莱佳园、明珠花园、晨晖花园等一批树木成荫、花草遍地、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目前,全市现有居住区84个,被评为省、市级“花园式小区”的达到63个,营造了和谐的人居环境。
四是抓好单位绿化,拓展城市绿化空间。单位庭院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宣传和评选“花园式单位”等手段,全面调动城市各单位的绿化积极性,城市建设主管部门积极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引导各单位高标准设计、高起点建设、规范化管理,切实搞好自身庭院绿化。截至2006年底,全市共有268个单位获得省、市级花园式单位称号,占全市庭院单位的80%。同时,不断加大沿街单位拆墙透绿工作力度,几年来,共拆除沿街单位实体围墙30余万米,城市主干道沿街单位90%以上已实现拆墙透绿,道路绿化与庭院绿化融为一体,达到了墙内有花墙外红的绿化效果。
五是抓好大环境绿化,形成城乡一体的优良环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扎实搞好山体、水系、路网的绿化建设,努力建设生态城市。
因地制宜 科学发展 努力推进节约型园林绿化
节约型园林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方向。近年来,莱芜市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勤俭节约、因地制宜、科技兴绿、生态环保的路子,努力打造节约型园林绿化,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坚持用地多元化,推进节地型园林绿化
一方面,在保证城市绿化用地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大力发展立体绿化;另一方面,充分保留城市中的自然山坡林地、河沟水系、湿地,认真保护,精心管护,合理利用。
一是搞好立体扩绿。在城市中心区、小区庭院等用地紧张部位,积极推广屋顶绿化、墙体绿化等城市特殊空间绿化;在城市公园游园和公共绿地,通过亭、廊、架等多种形式实施架空绿化;在道路的绿化带和隔离带上,尽量种植高大乔木和灌木,努力建设林荫路系统。
二是借水增绿。充分利用市区内河道沟渠两岸和坡地,大做“水景绿化”的文章。在牟汶河城区段,依托两岸的堤、岸、坡植绿造绿,建设了防护林带和大型综合性公园——西海公园,增加绿化面积200万平方米,形成了“绿随水走,清水映绿”的秀美景观。2006年,牟汶河城区段的综合治理被授予山东省人居环境范例奖。同时,认真搞好市区其它河道沟渠的综合整治,着力搞好两岸绿化,不断拓展绿化空间。
三是复垦造绿。莱芜市矿产资源丰富,多年的开采,使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近几年来,大力实施了废旧矿山复垦绿化工程,既节约了城市绿化用地,又有力地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雅鹿山地处城市建成区,占地186公顷,是一座废弃矿山。2004年以来,通过引水上山,植树造林,建设了雅鹿山公园,现在,山上植被基本恢复,矿坑注水成池,使无人问津的不毛之地成为市民娱乐休闲的好去处,成为地质地貌恢复治理的典范。同时,对凤凰山、凤凰岭等城市周边山岭,大搞荒山绿化,建成了城市的绿色屏障。
二、坚持用材本地化,打造节财型园林绿化
坚决防止高价买绿、高价建绿,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努力用最少的钱产生最好的绿化效果。
一是坚持以植树为主搞绿化。在城市绿化工作中,坚持乔灌花草合理搭配、以乔木为主,不仅河岸、道路的绿化普遍采用了乔木,而且广场、公园、游园、绿地也突出了植树造景。同时,在城市周边、工矿区周边和城乡结合部,以经济林、速生林为主建设了大面积的防护林带,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是坚持以乡土物种为主搞绿化。在绿化物种选择上,坚持以乡土物种为主,本地有的植物不外购;确需引种外地植物的,坚持以引种培育繁殖为主,努力提高城市园林绿化苗木自给率。
三是坚持选用本地绿化建材。充分发挥当地绿化建材资源丰富的优势,坚持就地取材,公园、游园、绿地所用的绿化景石、路石、沿石等,95%以上取自本地山区,既节约了建设资金,又凸现了地域特色。
三、坚持开源节流并举,打造节水型园林绿化
莱芜是严重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量510立方米,仅占全国人均占有量的23.2%,水资源非常紧张。为有效缓解城市缺水状况,坚持开源节流并举,努力节约园林绿化用水。
一是坚持用水方式多样化。在园林绿化过程中,坚持不使用城市自来水和地下水,尽量避免取用地表水,大力采用城市生产生活污水处理后形成的中水。同时,在牟汶河、莲河、孝义河等市内河道沟渠上建设溢流坝、拦河坝,拦蓄河水;利用市区丘陵地形的高低落差,采取集水措施,积蓄雨水,也有效地缓解了城市绿化用水紧张的矛盾。
二是大力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对城市绿化的养护,着力改变传统的漫灌方式,大力推广应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节约绿化养护用水。与传统的漫灌方式相比,莱城每年节约绿化养护用水几十万立方米,节水率达到60%。(张务昌 刘勤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