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9月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关于“开展城乡清洁卫生运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整顿市容市貌”的指示精神,把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作为群众的民心工程、企业的信心工程、城市的管理工程、发展的环境工程和干部的作风工程来抓。市委、市人民政府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立足长远,常抓不懈;强化领导,完善机制;疏堵管建,完善设施;营造氛围,全民参与;长效管理,标本兼治,有效地推动了“城乡清洁工程”的深入实施。全市“城乡清洁工程”实施工作亮点频现。
完善“四大机制” 彰显长效管理
完善“四大机制”即建立健全和完善清简务本,行必责实的领导机制;建章立制,严管重罚的管理机制;分片承包、责任到人的考评机制;疏堵结合,建管结合的保障机制。
一、清简务本,行必责实的领导机制
为加强对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领导,市县乡三级均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组成的领导机构。同时把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与以干部作风整顿为重点的“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这两项工作作为加快贺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把“城乡清洁工程”实施情况纳入年度双目标考核。从而真正把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作为干部的作风工程来抓。各级各部门均将这项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并组织实施。各级领导带头深入清洁卫生工作第一线狠抓落实,确保实施工作抓细抓实,不走过场,在全市形成了行必责实的领导机制。
二、建章立制,严管重罚的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并实行城区片区管理制度。在市区实行“城乡清洁工程”分片管理责任制,并把责任落实到各单位。二是建立市容环境管理制度。先后制定了《贺州市城区“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暂行办法》、《关于严禁乱丢垃圾乱吐痰的通告》等十个城市管理规范性文件和制度,作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执法依据。三是建立重点整治制度。把建设路、贺州大道、向阳路等三条市民活动最集中的市区道路列为严管街,进行重点整治管理。四是制定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去年10月,市委责成八步区委免去了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中行动迟缓、整改不力的八步区桂岭镇党委书记、镇长职务,在全区率先对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工作不力的领导干部进行责任追究。
三、分片承包、责任到人的考评机制
根据“城乡清洁工程”工作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全市“城乡清洁工程”考核办法,对责任单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工作要求作出规定,并纳入年度双目标考核。同时建立了考评制度,明确了责任单位的职责、考评标准、考评原则、考评方式和奖惩办法等。
四、疏堵结合、建管结合的保障机制
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过程中,我市坚持以人为本、便民利民原则,堵与疏相结合、管与建两手抓。一是以疏为主,疏堵结合。如划定足够的停车泊位以整治车辆乱停乱放现象,设定足够的广告栏以清理广告牛皮癣,增设垃圾箱以整治乱扔垃圾行为等等。二是既管又建,管建两手抓。我市先后制发了“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暂行办法等十个城市管理规范性文件和制度,并以此为依据认真执法、加强管理。同时,投入资金维修改造道路,新建公共厕所、农贸市场、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等,以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服务功能,优化市容环境。为确保堵与疏、管与建所需的人员经费,我市充实了城管和保洁队伍,建立了与城市建设发展相适应的投入机制。
强化“六个一” 工作求实效
强化“六个一”即:加强领导、强化督查“一把手”, 片区管理、责任到人“一张图” ,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一盘棋”, 疏堵管建良性循环“一体化” ,宣传引导、营造舆论“一张网”, 立足长效、常抓不懈“一竿子”。
加强领导、强化督查“一把手”
为了加强对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领导,我市市、县、乡党委、政府均分别成立了强有力的实施“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分别由市委书记、市长,县(区)委书记、县(区)长,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均为直属部门的党政一把手。领导机构规格之高超过任何一项工作,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的领导格局。为确保“城乡清洁工程”的高效实施,市委、市政府还成立了市“城乡清洁工程”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指导、协调、督查各级各部门的“城乡清洁工程”实施工作。督查工作均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城区的29个片区分别由厅级领导担任总督查;督查问责的对象为下级党委、政府和本级直属部门的一把手。
片区管理、责任到人“一张图”
2月初,贺州市在城区开始实行“城乡清洁工程”片区管理,把城区划分为29个片区220个责任区,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工作职责、考评标准和责任追究办法,并绘制成城区片区管理图,图上的责任区位置、片区总督查、挂片领导、责任单位及其责任人一目了然。城区片区管理图为做好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指导、协调、督查、考评等工作提供了方便。
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一盘棋”
为强化各级各部门的责任意识,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与各县(区)、市直各部门主要领导签订了《贺州市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开展“争当文明市民”活动责任状》、《贺州城区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分片管理责任状》,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把工作责任落实到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领导,确保“城乡清洁工程”和争当文明市民活动做到领导、人员、经费、措施、工作五到位。各级各部门按照活动方案和责任制的要求,认真抓好工作落实,市政、建设、工商、交通、卫生、公安、水电等部门分工协作,全市上下形成了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合力和齐抓共管的格局。
疏堵管建、良性循环“一体化”
贺州市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便民利民原则,把疏堵、管建作为“一体化”考虑,注重在“堵”的同时甚至之前做好“疏”的工作。如在清理建设路夜市摊档的同时我们在银河巷设立了夜市一条街;清理乱停乱放的同时我们在适当的地点划定了停车泊位;清理牛皮癣之前我们在人气旺盛的横街路口设立了广告栏;为整治乱扔垃圾的行为我们在大部分街道增设了垃圾桶。此外,我市既以各项市容环境管理制度为依据严格执法、加强管理,甚至执行严管重罚的规定,同时又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增强城市的服务功能,如维修改造街巷道路,新建公共厕所、农貌市场、污水处理厂等。全市“城乡清洁工程”的实施基本形成了疏、堵、管、建的良性循环。
宣传引导、营造舆论“一张网”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市上下对实施“城乡清洁工程”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广大市民主动支持,广泛参与,知晓有关规章制度,力求宣传引导效果最大化。我市创新宣传方法,形成强势宣传网进行广泛宣传。
一是开展“双千入户”大调研活动。今年3月,我市组织1250多名干部进街入户开展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大调研活动,共完成调查问卷2500份,入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46000份。二是传唱市民文明歌曲。今年2月,我们编写了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十要十不要”文明规范,并请本土音乐家创作了四首市民文明歌曲,连续在贺州日报上刊发,每天在电视台、广播电台播放。4月10日还举行了市民文明歌曲歌咏比赛,让市民文明歌曲在广大市民中传唱。三是组织开展大讨论活动。我市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学校以及广大市民中组织开展了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争当文明市民”大讨论活动。四是组织青年志愿者上街入户宣传,向市民发放《文明市手册》、“倡议书等2万多份。五是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在各新闻媒体开设专栏,宣传市容环境管理制度和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中的先进典型,曝光反面事例和卫生死角等。六是进行户外宣传。通过标语、墙报、宣传车等进行广泛宣传。
立足长效、常抓不懈“一竿子”
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目标,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为此,我市各级各部门统一思想,达成了必须“对区党委、政府关于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部署要求一以贯之,长抓不懈、打持久战”的共识。一是克服“差不多”的思想、“厌烦畏难”的思想、“摆样子”的思想,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把“城乡清洁工程”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标本兼治的长效工程来抓。二是转变了观念,引导人民群众提高文明程度,增强环卫意识,遵守社会公德。三是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环卫设施和城市其他配套设施,从源头上管好市容环境。
千名干部入户大调研
为了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决定》精神,整洁我市市容市貌,提高城乡管理水平,市委、市人民政府组织千名干部进街入户开展了“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争当文明市民”大调研活动。从3月中旬到下旬,市、县(区)、乡镇的1250多名领导和干部纷纷深入大街小巷,广泛调查了解群众对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意见及要求。同时向广大居民宣传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决策和部署,宣传有关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整个活动深入住户1.25万户,与沿街商铺及居民住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4.6万份,填写百题调查问卷12500多份。针对调研了解的情况,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制定对策措施,及时修订出台了规范人行道秩序的通告、禁止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的通告、城区“门前三包”责任制实施办法等城市管理规章制度。
千人合唱文明市民歌
4月10日,贺州市举行“争当文民市民、共创文明城市”歌咏比赛,市四家班子成员等10多名厅级领导,市直和中直、区直驻贺单位100多名处级领导以及来自各条战线的干部职工1000多人参加了歌咏比赛。
为引导广大市民增强文明意识,摒弃陋习,树立文明市民新风,我市组织编写了“要保持整洁环境,不要乱堆物品、乱摆摊档”等“十要十不要”文明规范。为使“十要十不要” 文明规范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我市组织本土音乐家专门创作了以“十要十不要”为歌词的《贺州市民文明歌》等四首歌曲,并制成光碟发给各单位传唱,同时连续在报纸上刊发,每天在电视台、广播电台黄金时段播出。还举行了以文明歌曲为必唱歌曲的大型歌咏比赛,(比赛特别规定每个参赛队至少有1名厅级领导、五名正处级领导参加)。通过上述宣传方式的创新举措。使“十要十不要”文明规范在市民中广为传唱,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为市容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实行,推进“城乡清洁工程”深入实施奠定了良好的舆论基础。
疏堵管建 市场巨变
今年2月以来,贺州市政管理部门按照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灵峰市场脏、乱、差现象的整治力度,共整治市场脏乱面积3700多平方米,粉刷墙体面积4000多平方米,拆除周边乱搭乱盖50多处,清理乱摆摊点100多个,改造肉台等摊位60多个,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整治后的灵峰市场整洁有序,面貌焕然一新,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
针对灵峰市场过去存在的摊档乱摆、车辆乱停、垃圾乱扔、广告乱贴和周边乱搭乱盖的问题,市委书记李达球、市长陈利丹等市领导曾深入灵峰市场调研,提出整治要求。4月25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视察了该市场,并就如何整治市场,为市民提供更舒适的购物环境作了重要指示。(供稿:贺州市清洁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