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濒江临海,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2000年以来,南通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人文南通”、“生态南通”、“绿色南通”、“平安南通”、“和谐南通”,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南通正在成为长三角地区发展最快、活力最强、潜力最大的城市。
近年来,南通市坚持“以水凸显城市的灵性、以山展示城市的秀美、以绿提升城市的品位,以人(张謇)挖掘城市的底蕴”的基本思路,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总体目标,科学规划,倾力投入,精心建设,力求特色,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从2000年开始,历经6年的努力,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市区人均公共绿地分别达到41.6%、36.3%、9.3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8平方米,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整个市区基本形成了“全城皆园、园中有园、城园相融、山水相间、绿与城市协调相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园林城市格局。
南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始终把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创建园林城市作为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民心工程来抓。2004年初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目标以来,3年就先后投入园林绿化建设资金36亿元,并保持资金投入逐年增长的态势。
南通市始终坚持“绿色南通”、“生态南通”的规划理念,从1992年制定第一轮《南通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到2004年,已先后进行了四次调整修编,新一轮的《南通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已于2004年10月开始实施。新规划着重突出南通既有浓厚文化底蕴,又有鲜明时代特征,充分彰显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和滨江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开放型都市形象。
南通市做足做好“增绿、显山、露水、美路”的大文章,注重以点串线,以线构面,呈现出“山水丰盈、城园交融、绿化秀美、人居相宜”独具江海风韵的现代园林城市特色,整个城市基本形成了清新优美、简约纯朴的个性风格。一是提质增绿,大规模建设精品公园绿地。近3年,南通市相继建成了滨江公园、新区公园、高店路口游园绿地、站前广场绿地等精品绿地,并对人民公园、文峰公园、唐闸公园等建成时间较长的公园实施了开放性改造,目前正在抓紧推进第五届江苏省园艺博览园等建设。同时注重结合环境综合整治,加大道路节点绿地建设、居住区游园建设、沿河公共绿地建设力度,通过拆房建绿、道路带绿、整治添绿等形式,各类公共绿地数量和质量得到总体提升。二是抢地建绿,建设新区绿化。南通市注重从营造优越的投资环境入手,坚持以道路绿化为抓手,以植物造景为主,运用现代手法,建成了新区公园、世纪园等风格多样的绿地和街头景观,新区轮廓进一步丰满,形象进一步提升。三是山水引绿,大力度加快风景区建设。狼山和濠河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是南通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亮点之一,多年来,南通市坚持以濠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为龙头,坚持搞活水系与加快清淤并举,通过开展打造“名品濠河”工程,初步形成“水清、岸绿、景美、游畅”的城市中心新景观,濠河综合整治与历史风貌保护工程先后荣获了江苏省人居环境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狼山风景区先后投入数亿元实施建设了謇园、黄马山景区、滨江公园、山水间生态旅游等大型绿地,整个山体绿化率和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成为城市最大的“绿肺”和“天然氧吧”。
近几年来,南通市多层次推进城市大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投入资金64.87亿元,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宁静工程”、“固废资源化工程”、“生态工程”、“亮化工程”、“绿化工程”和“文明工程”等八大环保民心工程,取得了明显效果,构建了城郊一体化的“大生态”环境。
2006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80.28%,城市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到320多天。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市江河等水体沿岸绿化效果显著,濠滨生态绿地和狼山沿江生态景观构建了南通特有风光带。
如今放眼崇川大地,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的南通城镶嵌在一片赏心悦目的秀水绿洲之中。江海儿女正以满腔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精心打造独具江风海韵、最适宜人居创业的美好家园。(郑建苹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