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县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迅速行动,精心组织,扎实开展派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精心选派。县委、县政府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选派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对我县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层层落实责任,形成县乡(镇)联动、统筹协调的工作格局。在选派驻村指导员工作时,严格把好选派关,做到精心选配,经过层层把关,精选了593名素质过硬、工作踏实、年富力强、群众公认的县乡(镇)机关干部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目前,全县302个行政村(社区)每个村(社区)都派驻了2名机关单位干部(其中有1名县以上机关单位干部)驻村,开展指导工作,实现全覆盖。
二是抓好培训,提高素质。为切实提高我县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开展农村工作的能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4月下旬,分两批分别对全县604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进行岗前培训。加强对基层组织建设、村民自治、生态能源建设、农村工作、新农村建设等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我县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综合素质和基层工作能力,为我县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顺利开展指导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建章立制,加强管理。为加强对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管理,使我县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加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充分调动广大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我县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横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管理暂行办法》,制定了教育培训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工作汇报制度、巡视督查制度、驻村日记管理制度、工作考勤制度等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日常管理。目前,全县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应到位604人(其中市级11人,县级291 人,乡镇级302人),实到位604人。
四是深入群众,开展村情民意调研。全县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深入群众,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了解掌握驻村规模、人口、资源、经济发展、村民收入等情况,走村串户开展调研,摸清村情民意,在对农村情况开展调研熟悉情况的基础上,指导员积极开动脑筋,虚心问计于民,与当地村干部一起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帮助所驻村理清发展思路。目前全县每个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都认真写好了一份调研报告。共撰写调研报告302份,对所驻的村委都有了自己的发展思路。如校椅镇龙省村县级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农烈和镇级新农村指导员韦耀驻村后,为了更好开展工作,住到农户家中,与农户同吃、同住,积极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首先深入调查研究,了解龙省村的基本概况,并撰写了全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并深入开展“四个走进”,了解村情民意。分别深入到了龙省村的三个自然屯——南屯、中屯、北屯当中,走访了5个生产队,共一百多户农家。同时,结合本村实际,实地考查,认真规划,制定好所驻点村的新农村建设总体方案,对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为下一步开展农村工作定下了工作思路、打下了工作基础。
五是进村入户,为民办实事好事。组织全体驻村指导员深入到农村,走家串户,积极开展“四个走进”活动,切实解决农村农民生产生活问题。广大指导员通过深入走访群众,体察民情,认真听取群众心声,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深入探讨,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广大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如那阳镇上茶村的驻村指导员覃锦炉同志,经过对该村的全面调研,走访群众,了解到当前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物资比较紧缺,故充分发挥其个人的组织协调能力,积极运作,为该村筹集了20吨建筑水泥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如横州镇江南村一位党员户因新平公路建设而三年多来一直无法用电的问题,该村指导员得到消息后就立即主动与县供电部门联系,现供电部门已着手进行核实。
2个多月来,全县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共走进自然屯1350个,了解群众关注问题419个,已解决116个,正在解决304个,受益群众38704人;走进了困难家庭1218户,了解困难问题289个,已解决184个,正在解决105个,受益群众3654人;走访了党员1350人,提高党员“双带”能力1260人;走进了党员中心户720户,组织举办培训课17堂,参加培训党员群众1230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取得较好成效,打开了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陆 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