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清洁工程”开展半年多来,北海市的市容环境卫生面貌日新月异,但“城乡清洁工程”光有城市市区的清洁还不是真正的“城乡清洁”,北海市的农村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中又有怎样的变化?近日,我们随驻市的一些新闻媒体记者走访了海城区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中做得比较好的两个农村,一个是高德街道办事处的岭底村,一个是驿马办事处的驿马村,在走访过程中,给我们最大的感受是,自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以来,给北海市的农村带来的了可喜的变化,农村不再是环境卫生的死角,村民农户也享有卫生清洁的村容村貌。
海城区高德街道办事处管辖的岭底村,面积约3平方公里,有人口978人,去年该村的人均收入达到4000多元,在北海市农村中算是比较富有的一个农村,经济实力中较强。在走访中,村中处处可见干净整洁的水泥道路和错落有致的靓丽小楼房给我们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了解,该村把“户户通”硬底化道路作为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该村去年在征得了大多数村民的同意后,在征地补偿款中拿出58万元,铺设了全村10条硬底化道路,做到了户户通硬底化道路。近期内,该村还逐步配套新建10个垃圾收集池和一些排水设施,并投资30万元以上,在全村启动惠及全村村民的“改水改厕工程”,目前,改水工程已全面铺开,已完成改厕目标60%左右,这也使得该村的环境卫生状况实现了一个较大的跨跃,一举改变了原来“脏、乱、差”的的旧村貌。村民如是说:“村里以前是很脏的,村委会发动大家铺路搞清洁,虽然我们少分得了几百元的征地补偿款,但现在路铺好了,水通了,环境清洁了,心情也舒畅了,就当是花钱买健康,值!虽然我们这里还比不上市区的环境卫生,但我们感觉比其它村的村民更幸福”。村民的一番话,道出了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给北海市农村带来的新变化。
海城区驿马办事处管辖的驿马村,面积约有4平方公里,有5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共有3992人。在走访中,我们看到该村的村容村貌整体较好,村民住户房前屋后卫生清洁干净,道路平整。该村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中也不乏“亮点”和一些好的做法:一是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在驿马村率先启动了“城乡清洁工程”向农村延伸工作。二是落实工作责任制。先由办事处和村委会签订了环境卫生工作责任状、再由村委会与村小组签订,村小组再和村民代表签订。另外,该办事处还在干部职工中实行分人分片包干制度和问责制度,每名干部都要帮助挂钩结对的村(居)委会开展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工作,将工作开展情况与年终干部考核联系起来。三是与挂钩单位北海机场边防检查站开展共驻共建活动。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地在村中开展环境卫生清洁活动,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四是大力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宣传,争取村民的支持。通过学校教育和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把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从娃娃抓起,还通过向村民发出倡议书、开设宣传专栏、农家课堂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提高广大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据了解,村民也乐意改变身边的环境卫生面貌,也愿意投身到实际的环境卫生清洁工作中去。很多时候,村民在搞好自家房前屋后卫生清洁的同时,都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支持办事处和村委会开展环境卫生清洁工作。一个体老板更是主动无偿出资12万元铺建入村主道路。五是自筹解决向没有纳入全市环卫保洁范围的每个农村都派放1名保洁员以上,并借鉴推广“十户联洁”的卫生保洁机制,在村民住户中开展“卫生清洁户”评比工作,进一步激发和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六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抓好“改水改厕工程”,争取在年底完成改水任务的95%,完成改厕任务的40%。
虽然农村由于受资金和基础设施投入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还不能像城市开展“城乡清洁工程”一样做得那么到位,也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农村也结合了自身的实际,积极开展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带来的不仅是村容村貌环境的改变,也给广大村民的思想和行动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村民不再认为农村就应该是“脏、乱、差”的代名词,村民生活陋习减少了,卫生清洁意识提高了,积极向上的追求多了,村民也可以像城市人一样享受清洁优美的人居环境。 (供稿:北海市海城区建设局 刘明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