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人们对城市环境卫生的要求和标准越来越高。近年来,环卫管理体制的改革也被推上议事日程,国家和一些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许多政策和改革措施,积极推动环卫产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
推进环卫产业化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环卫服务单位的企业化。环卫服务单位只有转变为企业,实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彻底转变,才会有自我发展的动力;二是环卫服务的市场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市场化是政府运用有限财力发挥最大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推动环卫行业发展的最佳途径。
改革需体现公共服务性
从2000年至今,北京环卫集团在事业转企、企业转制过程中,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和规范的法人管理形式。在企业经营、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积极推行企业化管理,企业改革初见成效。
2000年,北京市开始进行环卫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将原北京市环卫局的政府职能划归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将原市环卫局所属第一、第二、第四清洁车辆厂等事业单位体制的环卫作业单位和北京市清洁机械厂等企业组建为一清、二清、四清、北清等四个集团公司。从此,市属环卫作业单位由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
2006年,环卫企业进行了第二次改革。原一清集团、二清集团、四清集团、北清集团合并组建为北京环境卫生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于同年4月28日成立。通过这次改革,进一步优化了首都环卫资源配置。
环卫行业是一个提供公共产品的公益性行业,因此环卫服务市场与其他市场相比有其固有的特征,它的改革进程也必然有其特色:
一是政府主导性。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城市环境卫生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和职责。在环卫市场中,政府与企业所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政府的目标是保障社会公众利益,追求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企业的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达到利润最大化。所以,政府必须保持对环卫服务市场的主导性,以保证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符合政策目标。
二是非同一般的公共服务性。虽然环卫服务的成果为社会公众共同享有,但广大社会公众或单位并不直接从环卫企业购买服务,因此在环卫服务市场中,政府不仅是市场的监管者,同时也是主导者,因为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和维护者。
改革中的现实问题
环卫企业改革中突出问题表现在相应配套的市场化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所以,改革要明确几个定位:
一是环卫企业定位。环卫企业到底是政府控制下的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作业单位,还是环卫服务市场中自主经营的主体。这个问题必须明确,它是前提。
其次,环卫服务价格要定位。目前环卫服务价格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没有形成科学定价机制和调整机制。价格构成不完整,折旧、税费和合理利润等问题没有被考虑,制约了企业的自我发展。
三是改革目标要有定位。在当初事业转企时,原事业单位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统统留给了企业自行解决。
由于历史的原因,改制环卫企业冗员较多,人工成本远远高于民营企业,企业背负的改革成本巨大,影响了发展后劲,所以环卫体制改革要最终达到什么目标,要有明确定位。
健全完善市场运行机制
为创造和维护正常的市场运行和竞争秩序,保证整个行业向着政府设定的方向健康发展,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环卫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体系。这些标准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并具有适当的前瞻性。
第二是要建立科学的价格体系。建立比较科学的价格形成机制,解决好价格组成问题。按照公平合理、公共利益优先的原则,确立合理成本、合理价格,给企业一定的发展空间,使企业能够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再有,要建立市场准入或特许经营制度。环境卫生关系城市的安全运行,要设定必要的限制条件,对其资金状况、经营能力、技术水平等进行充分的评估,保证入选企业符合要求,这也有助于环境卫生水平的提高。同时,要建立相应的企业退出机制,环卫市场不能随意进入,更不能随意退出。必须在妥善解决遗留问题,特别是在保证企业原来担负的各项环卫服务能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方能退出。
构建环卫市场新格局
推进环卫体制改革,实现环卫的产业化、社会化、市场化,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市场运行机制,逐步明确政府和企业的定位、职责、目标以及相互关系,将原来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以法律形式以明确,形成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环卫产业格局。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的管理职责不缺位、不越位。当前,环境卫生在城市管理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已经成为关系城市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也是政府的一项重要管理职能。在原有体制下,政府不仅是城市环境卫生惟一的管理主体,同时还是惟一的投资主体、运营主体。
政府不仅承担环卫管理职能,还要投资建设环卫设施,组织专业队伍,配置相应设施设备,配备足够的人员,以及足够的运行经费。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政府的行政能力,使得城市环境卫生滞后于城市发展。
所以要通过环卫市场化改革,改变这种状况。政府应强化环境卫生行政管理职能和市场监管职能,改革投资机制,拓展投资方式和渠道,剥离环卫服务运营职能。政府的主要职能要明确。
政府应从环卫服务的日常运作中解脱出来,集中力量和精力研究和思考行业的发展、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规范,引导和约束企业向着设定的方向和目标前进,这才是政府应承担的职能。其职能定位应是制定政策、法规、发展规划和行业标准,监管环卫企业和市场。
二是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企业要成为真正的经营主体就要减少政府直接干预,让企业在政策约束和规划引导下,自主开展环卫服务等经营活动,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主体。在企业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促进市场和产业的向前发展。
因此,能否有效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是环卫产业化、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各项环卫服务任务,不断挖掘自身潜力,促进技术升级、成本降低、效益提高,提升管理水平和运行水平,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总之,通过构建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市场格局,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的优势,形成一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局面,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和城市环境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北京环卫集团董事长 梁广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