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桂林市以人为本、疏堵结合推动“城乡清洁工程”和谐开展


2007/6/15 16:34:01   来源:广西建设网
【字体:  】【颜色: 绿 】 
    桂林市作为国际旅游名城,一定意义上代表了国家的形象,但由于流动人口较多,辖十二县的常住人口中又有相当一部分是农业人口,农产品和季节性农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要进入本地销售,而市场设施存在数量偏少、容量不能满足城乡居民的买卖经营活动等问题,所以乱摆乱卖、占道经营等一度成为城市管理中的难题。针对这一情况,桂林市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科学管理,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广泛动员,全民参与。一是采取集中动员方式动员,各级部门召开动员大会,主要领导亲自动员,并启动“城乡清洁工程”宣传咨询月,向市民广泛发放传单,接受市民咨询。如七星区发放传单近10万份。二是采取倡议的形式动员,各部门结合本职工作,针对群众发出倡议,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如全州县妇联在全县广大家庭成员和妇女中发起了“做文明使者,建美丽家园”的倡议,团县委也在广大青年和学生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三是采取宣传报道形式动员,通过本地多种媒体设立专题栏目对“城乡清洁工程”工作进行跟踪报道、监督和曝光,使“城乡清洁工程”深入人心。
 
    先疏后堵,以疏为主,做好引摊入市工作。桂林市始终把说服教育工作摆在首位,使群众体会到政府执法工作人性化的一面。由于方法得当,许多摊贩已自觉进入市场经营。如雁山区通过说服教育将雁山街上50多个流动摊点都迁入到农贸市场内经营;灵川县通过动员,将常年在县中心菜市场人行道上经营的12家严重影响市容的水果摊点全部迁入市场经营;临桂县安排了262户马路市场经营户转入正规农贸市场经营。
 
    在疏导的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依法整治,坚持原则。对合法的区域和时间的经营活动加强管理和监督并予以保护,使之合理有序,对在违章的地点和时间经营的活动坚决予以取缔,决不手软。
 
    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优惠政策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针对市场摊位不够,市场布局不够合理的状况,桂林市新建、扩建和设立了一批不同规模的早市、夜市、便民农贸商店以及大型综合市场,并且采取了完善市场卫生设施、安排保洁人员、加大监督力度等措施,避免了新市场又产生脏乱差的现象。同时,对于引摊入市的家庭困难的经营业主给予优惠,工商部门主动提供办证等相关服务,使他们走上合法的经营轨道。叠彩区利用暂时闲置空地,投入资金600万元新建了燕湖市场,该市场可容纳1000多个摊位,形成了集早市、夜市、菜市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市场,并给予新入市的经营者免3个月租金的优惠,以吸引市场外流动摊贩入市经营。秀峰区新建了西城市场,将原来占道经营严重影响交通秩序,群众意见很大的红头岭马路集贸市场经营的摊主全部迁入西城市场。雁山区针对辖区内旅游景区摊点无序,尾随兜售情况严重的问题,在一些旅游景区设立和规范了一批新的商业点安置流动经营的人员。
 
    合理解决果农贩卖季节性水果的问题。夏秋两季是桂林市水果丰收期,季节性明显,水果的存放期短,而农民又缺乏销售渠道,相当数量的水果都进入本地市场。为了保证农民水果出售,维护农民利益,在市场和不影响市容的背街小巷划定区域设立临时性水果销售市场,同时对市场的经营时间进行限制,较好的解决了此类问题。灵川县利用灵南路段作为农民经营季节性水果的临时市场,在合适的时间实行交通管制,为农民销售水果提供方便。阳朔县在县城龙岳路与荆娅路交叉处旁建设了一个水果市场,解决因没有水果市场引起的占道经营问题。资源县在现有的市场中,给季节性水果和农民自产自销的土特产留出一席之地,也解决了农民乱摆乱卖、占道经营的问题。
 
    多渠道解决就业,合理分流人员,解决流动摊主被取缔后的生活出路问题,缓解城市管理压力。为下岗人员和无业人员提供就业机会和就业信息,适当进行免费再就业培训,提高他们就业的机会和能力。通过“4050”工程等措施,尽可能的安排他们再就业,从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部分摊贩,减少了摊点数量,缓解了城市管理的压力。临桂县对于有意转岗就业的摊主,组织召开了专场就业招聘会,积极提供就业信息,促进就业人员合理分流。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行,干群关系进一步和谐,执法难度降低,上访事件明显减少,市民更加理解和支持政府的工作,并开始逐渐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流动经营业主由抵制到配合再到主动出谋划策,为“城乡清洁工程”献计献策,体现出“桂林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良好局面。(供稿:桂林市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