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兴宁区环卫站2005年获建设部全国环卫系统“时传祥”奖,2006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卫系统先进集体标兵称号。
荣誉来得不易
这个环卫站的成绩来得不容易。当年的环卫站管理机构人浮于事,工人待遇低、收入不稳定,问题成堆。
2002年,南宁市公开招聘兴宁区环卫站副站长,当时年仅26岁的黄健应聘成功,成为兴宁区环卫站副站长,后来成为该站站长。他上任后推行各项改革措施,对管理制度“动手术”,实行全员承包责任制。
所谓全员承包责任制就是:兴宁区环卫站在向城区政府实行经费总包干的基础上,按“政事分开,管干分离,减员增效,竞争上岗”的原则,由职工自由组合,对辖区的全部道路、公厕的管护工作及经费开支进行承包,绩优者奖,绩差者罚。
实施承包责任制的结果是打破“大锅饭”,站里原有的管理人员从100多名减少到50名,竞聘失败的管理人员必须到中转站、综治值班、公厕承包、运输班的承包等一线工作,否则作待岗处理,待岗期间只发放基本生活费。
实行全员承包责任制,经济效益也凸显出来。临时合同工与固定工的差距缩小了,月工资由改革前的350元提高到460元至750元(另有月、年度奖1100元)。
在一系列长效管理措施中,“摇铃收运垃圾”让人倍感新奇。28个清洁班组配备车辆和人员,每天3次深入街道。“铃铃铃,铃铃铃……”沿着街摇铃,楼上楼下的铺面、住户听见后,都拎着自家的垃圾来倒,既省事又方便,民居住家、铺面邋遢现象得到改变。
管理人性化
兴宁区环卫站辖区的各个角落,垃圾既脏又臭,而兴宁区环卫站的职工们爱岗敬业。是什么激发了广大环卫工人的奉献精神呢?答曰:是人性化的管理。
“每逢佳节倍思亲”。2007年春节前的2月1日,寒风阵阵,阳光却很温暖。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在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车荣福,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马飚、自治区副主席刘新文的陪同下,来到南宁市兴宁区环卫站看望慰问环卫职工。笑容满面的刘书记给环卫职工送来了慰问金。
他说,环卫职工是城市的“美容师”,长期以来,广大环卫职工发扬“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无私奉献精神,默默无闻地工作,特别是在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整治“五乱”行动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城乡清洁工程”是全民工程,不能只寄希望于环卫职工。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时候,兴宁区环卫站职工的肺腑之言是什么呢?站长黄健说:“我们希望市民提高环保意识,珍惜环卫工人的劳动,不乱扔垃圾,这样,我们的城市一定会更干净、更漂亮。”这不仅是一个环卫管理者的心声,也是广大市民的心声。(黄灿 许胜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