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厂、银花山、银仔山等35个采石场造的“伤痕山体”,纳入市政府近期下达的采石场整治及山体修复绿化工作方案,根据轻重缓急原则将在5年内进行分阶段治理,仅今年的山体治秃复绿的“手术费”将达4800多万元。资金筹措由政府财政、民间投资、采矿权出让价款收取、治理工程周边土地出让等多元形式相结合。
披翠迭紫的山色,构成连绵起伏的绿屏,向来是山水柳州的品牌形象。但在上世纪80年代的城建初级阶段,开山取石、推山建房,不重视山体的生态保护,缺乏科学的山体开发规划,柳州市被开采的石山达200多座,让本是秀美的山体,或白斑蒙面,或光秃失绿,大大折损了柳州的城市生态环境,也破坏了城市“绿肺”和“氧吧”的生态循环功能。
柳州市从2005年起对白面山的复绿治理得到自治区国土部门的肯定,并作为山体修复典型在全区推广。
今年4月,柳州市人大代表对市区的山体工程整治、山体景观保护与修复情况进行视察后认为,柳州市山体景观保护与修复工程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有待加强整治:一是一些部门对市区山体保护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采取系统、有效地控制手段;二是资金匮乏,投入不够;三是没有规划、开采无序;四是开采方法落后,一采一凹坑,一炮一大片,山体破坏严重;五是采治失衡、治理滞后。
市政府对人大代表的建议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机构,及时落实了整治方案,加强对采石场整治和山体修复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同时,制定配套政策,使山体保护与整治行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在资金统筹上创新方式,广开渠道,力求使市区破损山体景观尽快恢复葱茏。(叶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