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在全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工作会议上,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发出了“要像打扫家庭卫生一样来美化我们的城市”的号召,要求在全区范围内深入持久地开展清洁卫生运动,大力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形成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这是一项惠及城乡广大居民群众的大好事、大实事。笔者认为,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是锻炼干部队伍,检验党员素质的一道考试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努力写好城乡清洁工程这篇大文章,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优秀的答卷。
一、 发动群众参与,是写好“城乡清洁工程”大文章的基础。
大力开展城乡清洁工程运动,彻底改变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形成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各级政府为民造福的具体表现。而生活当中,那些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施工乱象的“五乱“令我们困扰不堪。要彻底清除”五乱“现象,仅仅依靠政府部门或者管理人员及清洁队来进行,显然不行。
有那么一此街道社区的居干,他们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工作中,任劳任怨、加班加点,每天上班前、下班后都将小区内数栋高楼的楼道打扫得干干净净。然而,当他们第二天前来打扫时,楼道中又见果皮、纸屑等垃圾,真是扫不甚扫,防不胜防啊。尽管这些社区居干已经尽职尽责,工作很到位了,但楼道仍然难以保持整洁、卫生呢?何故?就是他们没有发动居民群众一起来共同参与城乡清洁工程,没有把居民群众一起组织起来治理生活中的“五乱”。甚至还有个别居民群众以为打扫楼道卫生是社区居干的份内事。既然楼道有专人打扫,居住在楼里的人顺手丢弃果皮、纸屑等垃圾也就不足为奇了。
要知道,这场“城乡清洁工程”是由自治区党委书记发起,引起中央文明委领导关注的“战役”,受到广西各族人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上至自治区有关部门,下至居民群众和大中小学生,大家纷纷响应号召,拿起铁锹和扫帚,走上街头村尾,打扫环境卫生,清理卫生死角。
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在这场彻底改变我区城乡卫生面貌的环境整治保洁战役中,不仅自身要积极参与,还要认真组织单位职工和志愿者,以及居民群众一起参加,从小事做起,从一件件具体的事做起,就定能创造出清洁、整齐、优美的良好生活环境来。
二、建立长效机制是写好“城乡清洁工程”大文章的保证。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古训,是对我们开展的“城乡清洁工程”的最好注解。我们开展的“城乡清洁工程”,是新形势下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有效载体,是一项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民心工程。它不是小事,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刘奇葆书记指出: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不是抓一阵子,而是要抓几年,长期抓下去。由此可见,城乡清洁工程不是一个简单的卫生运动,而是一个涉及到干部思想、作风的大问题。要建立一个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使城市面貌上水平,开放上水平。因此,我们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活动中,不仅要有长效机制,也应有长远规划。要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教育子子孙孙,每天扫地不止,长期把“地”扫下去。形成上下合力,众人动手,把那些污水横流的地方清干净;蚊蝇飞舞的角落清除掉;车辆乱停的摆放整齐;违章建筑坚决拆除;令人深恶痛绝的“牛皮癣”铲除。
长效机制是搞好城乡清洁工程的保证,制定长远规划则是能更好地使城乡清洁工程的目标得以实现。长效机制,互相作用,相辅相成。
长效机制和长远规划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重点加强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停车场、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小街小巷改造;要进一步发挥城市管理资源的合力作用,充分发挥城市综合执法管理队伍、市政环卫专业队伍和居民群众队伍的合力作用,以“阵地战”与“游击战”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就能无往而不胜,就能确保城乡清洁工程不是“一阵风”。
三、 破除陋习是写好“城乡清洁工程”大文章的关键。
摊点乱摆、车辆乱停、垃圾乱扔、广告乱贴、工地乱象等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自觉或不自觉养成的一种陋习。这种陋习如不破除,将严重地制约城乡清洁工程的实施。
据了解,去年南宁市为了迎新“三会一节”该市自9月23日以来,共联合开展整治工作830次,出动执法人员25900人次,共查处各类违章行为147000余起,南宁市市容景观环境进一步提升,他们以优美的城市环境迎接“三会一节”,受到中外嘉宾的高度赞扬,得到全市人民的好评。然而,“三会一节”结束不久,该市一些路段就出现夜市回潮和“五乱”反弹的现象,仅桃源路自治区人民医院门前百余米街道就像一条热闹的街市,人头攒动,地摊上摆满了各式商品,臭豆腐摊更是大占其道,放学后不少学生挤在公交站旁“帮衬”……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建成的阳朔县青鸟村,别墅栋栋,道路整洁宽敞,一度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人前来参观,时过境迁,楼还是那些楼,路还是那些路,由于人们观念陈旧,陋习未改,漂亮的别墅周围堆满了柴禾等杂物,道路上也撒落鸡屎牛粪,昔日的样板村早已失去光彩,如今该村无人前去参观,门可罗雀。由此可见,陋习未改,事业难成。陋习不除,城乡清洁工程的业绩将付之东流。巩固治理的成果不容易,城乡清洁工程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不仅要下大力气整治“五乱”,更要下“猛”药治陋习。
四、 文明创建是写好“城乡清洁工程”大文章的有效载体。
“城乡清洁工程”事关百姓生活、事关发展环境、事关我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革除城乡一些不讲文明卫生的行为陋习,提高城乡居民文明卫生素质,是实现我区城乡卫生面貌明显改观的关键。10月9日,自治区文明委发出了《关于在全区组织开展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市结合全区“城乡清洁工程”的组织实施,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迅速兴起“清洁城市、美化环境”的高潮,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成为新形势下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有效载体。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载体,采取集中整治与长期攻坚并重,城镇整治与乡村整治并重,广泛宣传与教育宣传并重,深入基层与改变干部作风并重的办法,把城乡清洁工程不断引向深入,确保“五乱”不反弹。对城乡清洁工程坚决不搞“一阵风”和领导干部“形象工程”,而是把城乡清洁工程作为一项群众普遍关心的“民心工程”来长期抓。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落实责任区和责任人,实行清洁工程问责制,强化管理,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确保城乡清洁工程走上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我们要通过创建活动这个载体,在抓好城区环境集中整治的基础上,把环境整治拓展到每个乡镇,每个村庄,每条街道,每个社区,每户家庭。加强环境卫生宣传教育的力度,切实提高家庭住户和居民个人的环境卫生意识,使其养成人人讲卫生,个个爱清洁的良好习惯。自觉维护家庭的、单位的、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促进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声号召,全民动员,整治环境、文明创建;八桂城乡、革面洗颜。党员带头,各民族兄弟齐动手,定能“扫”出一个环境优美、文明富裕的新广西,城乡清洁工程这篇大文章就一定能写得声情并茂,光彩耀人。(周国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