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家住巴马瑶族自治县的谭秀花女士,看着自家水龙头流出白花花的自来水,脸上笑开了花,困扰该县居民10年之久的用水难问题,在“城乡清洁工程”基础设施大会战中被破解了。
河池市政管理局局长农文广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大会战的深入拓展,巴马县城新开发了多个居民小区,县城面积拓展了1.2平方公里,使得县城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资金紧缺,小区居民房建成多年,配套设施建设仍然滞后,给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城乡清洁工程”开展以来,该县集中力量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决定把关系民生的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首要工程抓紧办好,节约其他财政支出,尽量安排资金优先启动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善城区供水、道路、排水沟等市政设施。
今年5月1日,城区供水第一期工程开工,工程安装管道铺设从抽水站到三公里坡进化站总长3000米,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两个月加班加点日夜奋战。用科学手段破解施工中的技术难题,将原本需要28天安装泵房的工期缩短到7天,并派驻技术人员确保工程质量过关。
7月1日,供水工程按质按量完工并马上投入使用,有效缓解了城区供水紧张局面。谭秀花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前要错开用水高峰期,经常半夜才能洗澡洗衣服。现在可好了,什么时候用水都方便,家里的大水缸可以“退役”了。
在巴马镇练乡路,工人们正在铺设管道,修建反应沉淀池。自来水厂技术工人罗春江告诉记者,现在的水厂建于1986年,供水量已经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目前正在进行水厂扩建工程,预计能在11月完工,受益人口达4万人。
“城乡清洁工程”同样给忻城县居民的生活带来喜人变化。该县忻柳路的居民卢庆云自豪地告诉记者,门前低洼的路面经过修整,已经受了今年几次暴雨的洗礼,告别了往年的“水漫金山”。
忻城县委书记卢忠介绍,忻城县将“城乡清洁工程”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制定了市政、环卫、绿化、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专项规划,明确各有关职能的工作目标责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让“城乡清洁工程”全面拓展走向纵深。
2006年10月,该县投资160万元进行忻柳路口排水沟、人行道工程建设,目前已完成工程量90%。投资150万元进行忻宜路口排水沟、人行道工程建设,已完成工程量85%。在抓进度、抓落实、积极采取工程化措施的同时,该县积极加快推进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可行性研究编制和各项前期工作,继续做好县城垃圾中转站选址工作。
随着“城乡清洁工程”从全面拓展走向纵深,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各地基础建设如火如荼。全区各地展现出喜人变化,居民的生活环境、客商的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干部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高涨。(记者 刘 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