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柳州市十一届人大八次会议闭幕后,大会秘书处为各媒体举行了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市委常委、副市长周卓新向新闻界介绍了柳州市政府今年要为民办实事45件。
周卓新说,市政府对今年为民办实事的问题酝酿已久。在起草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时就要求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从1月份以来,市政府先后召开咨询委、六县、四城区、大型企业、非公企业座谈会,向人大、政协、民主党派、工商联征求意见,并针对市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调研,本着“普惠、量力、当年”的原则(即让广大市民得到实惠,政府财力能够承受,而且必须是当年内完成或者是跨年度计划当中当年必须完成的部分),细化出了今年要办理的45件实事。
保障城乡居民的切身利益
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年内确保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8万人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万人以上,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000人以上。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以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作为扩面重点,力争今年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2.67万人、23.5万人、46万人、27.86万人和25.85万人。
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73元/月提高到190元/月。
组织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劳务输出。年内培训农民工3.6万人,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万人。开展“春风行动”,为进城务工农民提供就业政策咨询服务。
加大对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清欠力度。完善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建立农民工工资按月发放制度,严肃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确保清欠率达到100%。
落实农村税改各项政策。取消融水、三江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农业税,其它各县区的农业税降至2%。落实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分三批“整村推进”297个贫困村的扶贫开发,2005—2006年首批推进127个,集中扶贫资金,从水、电、路、气、通邮通电话通广播电视等方面来推进扶贫开发,突出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组织实施融水、融安、三江世行扶贫贷款项目和融水、三江等少数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试点。
实施“温馨工程”。改进拆迁方式,积极尝试政府扶持、市场运作、居民参与、回迁安置的新模式,让市民分享城市建设的成果。将公房改造和拆迁安置相结合,多渠道安置城市拆迁居民。
改善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建设经济实用房19幢491套5.9万平方米;发放廉租房补贴300万元,改善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
确保居民基本生活用电。加强计划用电和节约用电的管理,确保居民每天6:00-8:00、18:00-22:30两个时段的生活用电。
彻底解决市区水上居民上岸安置问题。采取承租廉租房安置19户,政府组织建设过渡房安置16户,敬老院赡养1户,上岸随子女生活1户,彻底解决37户市区水上居民安置问题。
解决城郊居民的饮水困难。集中各方财力,分期分批推进城郊居民饮水工程建设。今年除纳入城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议案建设的项目外,实施总投资2157万元的国债人饮二期工程建设。
加快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新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3万亩,并通过无公害基地认定。通过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5个。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达到95%以上。
改造一批农贸市场。年内完成广雅市场的重新规划建设,上半年完成黄村市场的改造,推进东环市场的改造工作。同时还要改建一批街道超市。
实施“放心肉”工程。加强牲畜屠宰现场监督管理,重点打击私屠滥宰家畜和制售“注水肉”的违法行为;规范市场准入,强制推行屠场肉品品质检验制度;推行屠场到市场和大的用肉单位的肉品配送;加快“放心肉”网点建设。
扶持农村教育和民族教育。市财政投入1800万元,支持农村“两基”攻坚,确保融水、三江“普九”攻坚年内通过市级验收。推进融安“国家西部农村远程教育工程”试点。
实施“教育扶贫行动”。从今年起,市政府每年资助融安、融水、三江各100名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免费接受职业教育。
对贫困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从今年春季学期起,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杂费、书本费,补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生的生活费。对贫困家庭子女高中阶段(含职业学校)的学费减免50%。
强化职业教育。扩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柳州师范学校基础上组建城市职业学院,力争年内通过自治区升格评估。建设一批职业院校的产学研实验和训练基地。调整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
扩大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在首批18所定点学校基础上,增加定点学校数量,再解决2000名左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
竣工柳高、十二中、景行小学新校园,确保今年秋季招生。
帮助解决残疾儿童就学困难。进一步完善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体系,帮助解决残疾儿童就学困难,巩固和提高农村残疾儿童入学率,确保市区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85%以上。
加快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市(县)疾控中心、传染病院(区)、市紧急救援中心年内竣工使用,加快广西龙潭医院传染病院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
以鹿寨为试点,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年内完成1120个5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能收看到包括中央、自治区、柳州市10套以上的电视节目和3套广播节目。
记者点评:老百姓反映强烈的拖欠民工工钱、居民用电、“放心肉”等问题,都被列为政府办实事的内容之中,看来政府是把民生问题紧紧地记在了心上。相信这些问题解决后,百姓对政府的亲和与信任程度将大大增加。
创造适宜人居的城市环境
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全面启动水污染综合防治,确保柳江河地面水环境质量保持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竣工河北环岛截污系统、龙泉山污水收集系统、河东沿江截污工程,推进白沙污水处理厂、竹鹅溪治理等世行贷款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开展河道综合整治,建立健全柳江河水域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大气污染治理,确保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年内完成柳化锅炉烟气除尘改造和柳州电厂脱硫技改,严格控制柳钢排硫总量,实施清洁能源替代燃煤计划,加强控制建筑扬尘。实行重大污染源公示制度,加强对环境治理的社会监督。
加强园林绿地建设,增加市民休闲场所。改造柳侯公园,扩建鱼峰公园和驾鹤小桃源,增加城市小游园。新增城市绿地300公顷。
改造城市进出口道路。全面建设西江路、柳太路、柳石路、跃进路北段、桂柳路、南环路西段和航岭路等6条城市进出口道路,年内竣工柳石路、跃进路北段。
改造市区小街小巷。市财政投入2000万元,对市区小街小巷进行分批改造。
实施沿街“穿衣戴帽”工程。市财政投入1500万元,继续实施沿街“穿衣戴帽”工程。
开展城中村改造试点。
继续实施三项会战。投资1.5亿元,完成通乡公路等外路上四级路90公里和四级路改造41公里;通村四级路建设280公里;沼气池建设3.5万座,改厕3.5万座,建设重点村镇项目21个。
改善城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634万元,用于城郊农村的的道路、水利、人畜饮水、小城镇、沼气池和改厕等6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修建油路2条18.2公里,四级路2条4.4公里,屯级路4条10.5公里;完成水库除险2处,农田水利4处,改善灌溉面积2330亩;建设人畜饮水工程6处,解决2480人饮水困难;小城镇建设项目8个;沼气池500座;改厕2030座。
推进平安柳州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推进打防控体系建设,深化刑侦改革,依法惩治犯罪,重点打击“两抢一盗”、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
打击破坏、偷盗市政设施行为。加强市政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开展打击盗窃、破坏公共设施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整治废旧物资回收市场。
记者点评:环境问题历来是柳州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无论是空气、水等硬环境,还是像社会治安之类的软环境,柳州都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现在全国都在强调要构建和谐社会,柳州市抓住机遇,强力整治环境,营造一个适宜人居的优美龙城,相信必会赢得市民的赞美。
促进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
建立政府与非公企业联系制度。为非公企业提供发展战略研究和政策、技术、信息咨询等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帮助非公企业解决贷款难问题。加快建立企业信用评估体系。支持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为信用好的非公企业贷款提供信用担保,积极协调国家政策性银行及各商业银行帮助非公企业解决贷款难问题。
向非公企业出售出租标准厂房。在阳和工业新区建立中小企业园,建设标准厂房3万平方米,优先向非公企业出售出租。
为非公企业的发展提供关键设备租赁服务。
扶持科技型非公企业发展。利用科技三项经费和技术创新资金,重点扶持10户科技型非公企业发展。在科技成果转化、专利信息服务等方面积极为非公企业提供服务。
实施中小企业创业工程。重点推进柳北、柳南、鱼峰、柳江、柳城、鹿寨及高新区等7个县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试点建设。搭建创业辅导公共服务平台。
实施中小企业扶优扶强工程。通过产业引导、资金支持、加强协调、有效服务等系列措施,重点扶持50户左右中小工业企业提高竞争力和成长质量。
实施中小企业培训工程。全年面向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举办5-7期免费或低费用工商管理培训班。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开展专项培训,全年计划培训3000人(次)以上。
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和完善各种层次的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着力构建信息服务、融资担保、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咨询、公共技术、市场拓展、代理服务等公共服务体系。组织资源,搭建1-2个制造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市财政安排500万元重点扶持1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记者点评:单单把非公经济独立出来作为政府办实事的一部分,看得出柳州已经认识到非公经济的重要性,因为非公经济不仅将直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对市民来说,因为可以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也使其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现在柳州从资金、设备等多方面扶持非公经济,其实力将会愈加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