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青山绿水谱新歌



——昭平县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纪实
2007/7/23 11:12:05   来源:贺州日报
【字体:  】【颜色: 绿 】 
  一泓碧水环城而过,绵延群山葱郁叠翠,满山遍岭的茶园青翠欲滴、沁人心脾;城镇绿树成荫,整洁的街路、林立的高楼点缀其间,一座山环水绕、绿意盎然的新城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清澈见底的桂江岸边。走进昭平县,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海洋,心头间亲近自然的那份惬意令人心旷神怡…… 

    如今,昭平有林面积26万多公顷,绿化率达95.3%,森林覆盖率达80.7%,林木连年生长量为58.25万立方米,活立木蓄积量1003.99万立方米,人均有林面积、有活立木蓄积量均居广西前列;县城绿化率达35.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1平方米。这些都是昭平人引以为豪的数字。 

绿色成为发展主调 

    长期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林业局、自治区林业局等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昭平县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国土绿化事业的发展,2002年,该县提出把实施“绿色家园”战略、建设“造林工程”作为国土绿化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2004年,该县明确提出要举全县之力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2005年,该县又提出把全县国土绿化事业的发展纳入《广西昭平总体战略发展概念规划》暨“三区两带”发展规划中,把2005年至2020年全县的绿化事业发展目标用规划的形式确定下来,有力地确保了全县国土绿化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绿化工程成果丰硕 

  “绿色昭平”的形成,主要得益于该县始终坚持把建设“造林工程”作为巩固和提升绿化成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该县一手抓绿化生态工程建设,一手抓商品林基地建设,提升了造林绿化和城市绿化的建设管理水平,加快了绿化步伐。 

    昭平县紧紧抓住国家宏观调控的历史性机遇,大力推进防护林、重点流域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绿色通道等生态工程建设,重点实施55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15万亩退耕还林工程、59万亩重点生态公益林和珠江流域桂江绿色长廊防护林等建设,省道和县道两旁的宜绿化里程均达100%以上,江河两岸和水库周围绿化地段的绿化率达96.6%以上。 

    昭平县把造林工程与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世行贷款造林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国有林场和乡镇集体林场的林地中将适宜基地建设的林地进行科学规划,着力打造商品林“三大基地”,即50万亩速丰林基地、40万亩竹子基地、30万亩马尾松基地,2004年以来,全县累计造林18.36万亩。 

    该县还坚持把县城绿化与推进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文明城和参加全区市容市貌“南珠杯”竞赛为切入点,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化和管理水平。把绿化理念融入城镇规划,努力让森林走进城市,城市融入森林,形成山水相连、林水相依、楼水相映的森林城市景观,实现山水园林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绿化事业的蓬勃发展,给昭平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实惠,也带来了一系列荣誉,近几年来,该县先后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生态示范试点县、全国创建无公害茶叶示范县、全区绿化模范县、全区绿化工程建设先进县。 

绿色家园魅力四射 

    由于昭平县绿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缔造了全县茂密的森林和良好的生态,也孕育了丰富的林业、水力、旅游、茶果等资源。该县充分利用这种优势,以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为价值取向,以可持续发展为追求目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在推进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建设进程中,该县按照“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茶则茶”的发展思路,将村屯绿化与增加农民收入、方便群众生活、改善卫生环境等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和扶持广大群众在村屯周围大力种植经济林木、水果、茶叶,提高村庄的生态质量和防护功能,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齐头并进。目前,全县累计建成沼气池29900多座,入户率达49.1%。更新农村省柴灶1850户,农村能源新建项目年保护森林1.28万亩。 

    该县依托自身的生态优势,大力实施“扶龙头,建基地,提质量,树品牌,拓市场”的茶业发展战略,突出抓好无公害生态茶园建设,打造了一系列昭平茶品牌,促进了茶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县有茶园面积8.3万亩,茶厂95家,年产干茶3500多吨,总产值2.1亿元。该县通过大力发展茶叶这一生态农业特色品牌,既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又绿化美化了荒山荒地。 (刘秋梅 黎志宇 张礼智)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