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县深入扎实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建立“党政领导、部门配合、两办督查、社区管理、居民参与、城乡推进”的覆盖全县城乡的城乡清洁工程六级网络,抓好村屯“四个一”长效管理机制(即:制定一个卫生管理公约、组建一支卫生保洁队伍、设立一个垃圾中转站、一条村道落实一名卫生清洁监督员),进一步把城乡清洁工程横向纵向延伸,不断向乡村推进,形成了强大的清洁工作合力,县城、乡镇、村庄集镇的环境、容貌进一步改观。
自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以来,该县东光村居委会通过统筹安排,从多方面的渠道,制订各种不同的措施办法,促进城乡清洁工程。其中该村大路队的奖罚制度最行之有效,收到的效果最为明显,如今该队展现在众人眼前的是一条条整洁、干净的纵横交错的村道,家家户户的门前屋后干净整齐、划一,过去乱堆乱放,垃圾满地、苍蝇乱飞、污水横水的现象已一去不复返。针对村民垃圾乱倒并引发诸多矛盾的状况,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以来,该村制订了一条奖罚措施:凡乱倒垃圾者罚10元,凡检举乱倒垃圾者奖励5元。这一措施实施以来,因乱倒垃圾者而被罚款的就有10多人,检举乱倒垃圾的有18人。奖罚制度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群众的相互监督,增强了群众对定点定时倒垃圾的自觉性,提升了乡村人居环境。
东光村以大路队为典型,有效地带动了该村村民的卫生环境意识,形成了环境卫生人人有责的氛围。此外,东光村还利用各种大会小会广泛宣传城乡清洁工程。针对倒垃圾的多为妇女同志,该村组织全村妇女召开座谈会,宣传城乡工程的重要性。广大妇女同志深受影响,主动做到袋装垃圾,定时、定点倒放垃圾,取得明显效果。该村还组建了一支由12名居民组成卫生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开展卫生整治活动,加强城乡清洁工程监督。
随着城乡清洁工程的不断深入,东光村作为容县的“城中村”探索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路子,村容村貌得到了改善,摒弃了农村的旧风陋习,极大地改善提升了村民的人居环境,成为一个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以来,该县容西乡西山村建起了容县第一个乡村环卫站,村委会主任黎裕担任环卫站站长,每天和两名环卫工人一起清扫街道。全体村干部作为监督员、还有村民代表作为监督员,只要发现谁随便倒垃圾,马上就会有人打电话给村主任黎裕进行处理。在西山村,村干部还和每个村民签订了卫生责任书,并按照县城的标准,执行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的制度。(供稿:玉林市城乡清洁工程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陈 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