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 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营造良好环境


2007/8/6 15:51:11   来源:防城港日报
【字体:  】【颜色: 绿 】 

    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精神,把握当前广西发展形势和今后发展趋势,把广西建设成为区域性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就必须积极打造多区域交流合作的平台,加快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正是抢抓机遇、顺应形势、加快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前提条件,是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本质内容。

    2006年9月30日,自治区党委刘奇葆书记作出了“开展城乡清洁卫生运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重要批示。2006年12月以来,自治区政府及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决定》、《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规划(2007-2011年)》、《城市建设监察办法》、《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奖励办法》等9个重要的政策文件,要求在全区范围内深入持久地开展清洁卫生运动,大力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形成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自治区党委、政府结合广西实际情况,率先提出实施“城乡清洁工程”,这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提升综合竞争力、推动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合乎民心,顺乎民意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绝不是一般的清洁卫生活动,而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

    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是群众的民心工程。长期以来,我们城市建设存在许多问题,如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施工乱象的“五乱”现象,严重地破坏了市容市貌,影响到了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对城市环境的发展要求也越来越高,期待拥有一个清洁、整齐、优美、和谐的环境。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是从解决群众普遍关心、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卫生问题入手,实行全面整治、综合治理,从“脏、乱、差”向“洁、齐、美”转变,旨在改善居住环境、卫生状况,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群众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是群众所需、民心所向。

    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是企业的信心工程。企业所处的环境是构成企业竞争力和树立信心的重要因素。一个“脏、乱、差”的城市,一个“农村版的城市”,不利于企业发展,不利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不利于企业信心的树立和培养。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企业就可以依托良好的投资环境、雄厚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响亮的城市品牌和城市名片,增强企业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的信心。一个企业群落的发展壮大,可以诱发、支撑一个区域的崛起和开放开发。

    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是城市的管理工程。一个城市发展是“三分建设,七分管理”,重建设轻管理的城市是发展不好的。“城乡清洁工程”涵盖了城市管理的基本内容,体现了城市管理的本质要求。实施这一工程,就是从城市管理最起码、最基本的事情做起,改变“脏、乱、差”现象,创造“洁、齐、美”的环境,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拓展到项目布局、城市规划、市政设施、公共服务、文化内涵、民族特色等各方面,全面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平。随着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其品位的提升、开放的程度、开发的质量将得到显现。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就是要实现城乡统筹,把城市和乡村的发展通盘考虑,统筹规划、统一部署,以城带乡,协调发展。

    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是发展的环境工程。抓城市的环境卫生,就是抓城市的开放发展环境。一个具有良好投资环境的城市,是其对外开放、拓展开发的基础和前提。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有利于提升我们城乡文明程度,有利于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有利于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构成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城市吸引外来投资者的因素将逐步从税收优惠转向环境优化。现在许多地方在招商引资中,都把良好的环境作为重要的条件加以推介。北京市为优化发展环境,专门给各城区下达任务,对抓环境卫生提出明确要求。大连市把美化城市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环节来抓,优美环境成为品牌,吸引了很多投资项目。

    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是干部的作风工程。作风问题极端重要,优良作风是宝贵的无形财富,可以转化为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通过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可以看出城乡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可以看出管理体制是否有交叉,职责是否不到位,思想观念是否滞后,干部作风是否懒散,工作效率是否低下等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整治转变。

    总之,环境是生产力,环境是竞争力,环境是最大的品牌。抓环境建设就是抓机遇,就是抓竞争力,就是抓发展力。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是一项群众的民心工程、企业的信心工程、城市的管理工程、发展的环境工程和干部的作风工程,它在本质上就是要求城乡环境及管理水平由“脏、乱、差”向“洁、齐、美”转变,干部队伍思想观念和作风由“等、惰、散”向“新、勤、集”转变,整体发展环境由“被动、滞后、混乱”向“整合、优化、巩固”转变,从而塑造“山清水秀地干净”的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形象,营造一方碧水蓝天的良好发展环境,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当前,广西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国家西部大开发深入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快建设,泛北部湾、大湄公河次区域、“两廊一圈”、泛珠江三角、大西南等多区域合作和深化,为广西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同时,广西又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城乡环境有待改善,城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整体发展环境有待优化,总体综合实力有待提升。面对机遇和挑战,广西的优势在沿海,广西的出路在开放,广西的发展在合作。广西将迎来新的一轮开放开发热潮,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将成为大势所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广西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和龙头,是全面提高广西综合实力的引擎。目前,通过项目的实施和环境的营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港口发展具备相当规模,其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作用正在形成,正朝着经济新高地和发展新一极的目标坚实迈进。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成熟、发展步伐的加快和发展层次的提升,必将从更高的层面更新的视角更广阔的空间上营造整体发展环境,要求造就一方碧水蓝天的投资热土,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

    加快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关键要靠项目支撑,而项目的落实实施主要靠发展环境作保障,发展环境的营造就包括“城乡清洁工程”的深入实施。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中,环境就是竞争力、就是生产力;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就是提高竞争力、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发展环境的营造要求做到“投资成本最低、人居环境最美、基础条件良好、行政效能最佳、信誉程度最高、社会治安最稳”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就是最好的抓手、载体和平台。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是整顿作风、营造环境、促进发展、提升实力的助推器和催化剂。围绕当前的发展形势,必须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全力配合,全社会齐抓共管,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造就浓厚氛围,不断将“城乡清洁工程”引向深入并取得成效,从而为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领导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到位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要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一极”,其开放开发环境的构建是当务之急。各级组织及领导干部要深刻领会营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环境与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明确各级一把手作为整治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制定规划方案,专题部署落实。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建立“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上下协调、齐抓共管”的机制,配套严格的问责制。主要领导要亲临一线、靠前指挥,及时发现和解决整治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各层领导都要安排有分片包干责任区,明确责任,捆绑执行,各相应的协调督查机构、职能部门、基层组织机构要明确要求、责任,狠抓落实,每隔一个时段进行一次评比,给先进单位授予流动红旗,对落后单位给予通报批评,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并将“城乡清洁工程”工作纳入干部年度目标考核。全社会动员,坚持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每个月确定一个工作日为“全民参与清洁卫生日”。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为契机,将工程实施的规划步骤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规划布局紧密结合、同步进行,共同营造一个“生活安逸、投资安全、发展安稳、和谐共赢”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良好发展环境。

    (二)突出工作重点、突破薄弱环节

    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环境构建的难点之一就是城乡整洁容貌较差,“五乱”现象比较严重,城乡居民文明程度较低,直接影响到投资环境的优化。构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环境就是要借助于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以“城乡清洁工程”为抓手,从这些难点重点入手,以抓城乡结合部、小街小巷、江河湖塘、城中村、市场、铁路公路沿线等地段为重点,采取“拆、建、调、改、堵”等标本兼治的有效措施,在城区各主要路段新增设果皮箱、垃圾桶、公共厕所等,推行“摊前一个桶、店前一把扫把、车中一句提醒、路上一支巡察队”等规范手段,促使市民养成垃圾入桶、收摊前扫地、规范停摆车辆、自觉遵守卫生准则的良好习惯,从源头上整治和杜绝“五乱”现象,培育一种“宽松、文明、互助、共荣”的“北部湾精神”,打造一方“生活舒适、生产舒坦、投资安全、市场有序”的投资热土。

    (三)注重标本兼治、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良好发展环境的培育需要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作保障。“城乡清洁工程”就是良好发展环境培育的基础基层工程。必须要建立以行政、媒体和群众举报为框架的督查体系,制订出台市容环境管理制度、考评制度、城区分片管理制度、重点整治街区制度等一系列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章制度,保障实现管理有标准、执法有依据、工作有章法,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建立相应的督查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督查活动,有关部门对督查反馈的问题迅速作出反应,及时落实整改。建立督查队伍与新闻媒体不定期、经常性地督查指导制度,进行正反典型的相关报道,对执行不力或不到位的单位或部门提出整改建议并曝光。将“城乡清洁工程”的长效管理机制融汇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良好发展环境的构建全程,从而造就一个以管理作手段、以机制作保障、以督查做后盾的长效发展的投资洼地。

    (四)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广西沿海地区的起飞基地、致富基地,将造福于当地的人民群众,它必须立足、服务于当地,需要当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城乡清洁工程”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也就为营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良好发展环境打牢坚实的群众基础。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和营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良好发展环境都要以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为目的,坚持疏堵结合,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管理同步进行,严管重罚与方便群众有效结合,有针对性地加快城市配套设施的建设,完善城市服务设施功能。在农贸市场卫生管理上,采取“划行归市”、“引摊入市”办法,确保群众充分就业;在治理车辆乱停乱放上,加强规划建设引导好停车泊位,有效地规范车辆的停放;在处理群众投诉问题上,设立群众举报投诉热线电话和信箱,设有专人负责、专用电话、专用邮箱,并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强化对信息收集、信息传递、信息反映等环节的处理,形成受理—整改—反馈三个主要环节,凡是群众举报、新闻媒体曝光、上级督办的案例,都要尽力解决,限时处理。通过妥善处理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一个政府主导、群众参与、企业得益的良好氛围,造就一个“政府宽心、群众称心、企业放心”的共赢环境。

    (五)强化部门通力合作、提高协同管理能力

    营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环境是一个涉及面较广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协同作战。“城乡清洁工程”即是这一系统工程中最基础最基层工程之一,它需要城市管理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充分发挥城市管理的合力作用。市政、公安、建规、工商等部门采取联合执法、集中整治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手段,对“五乱”现象进行全面整治;对城区主要路段的保洁工作、中心城区的公厕实行市政管理的市场化运作,向社会公开招标拍卖,让社会共同参与城市环境卫生清扫保洁的管理;建设、工商、公安、文化、教育等部门,联合组成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机构,加强综合整治力度,分别对有碍城市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全面整治。“城乡清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环境的营造过程,各相关部门在协同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同时,也练就、积累协同营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环境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打造一个“协同、有序、长效、安稳”的投资乐土。

    (六)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城乡居民文明卫生意识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环境的营造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需要广泛正确的群众思想意识作基础保障。“城乡清洁工程”作为营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环境的一个载体和平台,要依托广西新闻网、广西建设网等网站平台,开设各地的“城乡清洁工程”网站网页,公布网址,及时将工作的最新动态向社会传递互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文明卫生意识和素质。各级新闻媒体要开展专题和专栏宣传,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的跟踪报道,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充分调动城乡居民普遍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及时宣传报道本部门“城乡清洁工程”的实施情况;教育部门、各中小学校也要普遍组织学生参加“城乡清洁工程”的宣传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城乡清洁卫生意识。从源头上打牢夯实营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良好发展环境的思想意识基础,从而造就一个“广泛参与、全民烘托、思维活跃、基础牢靠”的热土北部湾。  (防城港市市政管理局课题组  课题组成员:莫兰新 谭 山 彭艳华 执笔:彭艳华 )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