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召开的柳州市交通工作会议提出,今年除了加强路网建设外,还将完善水路运输纳入交通发展日程;市民打车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出租车增量问题仍需关注。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到2004年底,柳州市的城际通高速、县乡通二级、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城乡路网格局初步形成。今年主要的工作仍是将这一路网格局推进完善,对计划投资2520万元的4条通乡油路等级进行改造,它们分别是融水苗族自治县的产儒至同练,兴洞口至杆洞;三江侗族自治县的黄排至产口,孟寨至独峒,这些项目共计131公里,4月底前完成计划前期工作,7月份将全面开工。另外,还要确保2004年已开工建设的融安县的云至雅瑶,长安至大坡;融水县的四荣至安陲,安太至洞头;三江县的同乐至产口,三团至孟寨,夏村至程村,平辽至老堡等8条共计146.36公里的通乡油路建设工程,保质保量,如期完工。
针对柳州市存在运输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将充分利用柳江形成铁、公、水、空立体交通网,构筑一个各种运输方式布局协调、优势互补的交通运输体系。首先要做好鹧鸪江码头二期工程的建设;推进阳和码头的前期工作进行招商引资,保障台泥码头年内完工;并力争上级交通管理部门批准柳州市25个便民码头和20艘圩渡船标准化船型改造计划。
针对柳州市打车难比较突出的问题,该市副市长严世明指出,在他进行的摸底调查中,就曾遇到过两次因路途太短而被拒载的情况;特别是在交接班时间,不少市民和外地客人普遍感受都是打不到车。因此,他提出在柳州市现有出租车总量的基础上,应逐步逐量增加出租车的数量,使得柳州市的出租车市场更趋于完善。对于柳州市已按规划逐步形成的客运站格局,严世明表示,如何对柳州市的客流状态进行合理分流,也是目前柳州市交通分流规划的当务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