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恭城瑶族自治县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在抓好县城中心集镇建设的基础上,以实施“富裕生态家园”建设为载体,探索出一条农村间接性城镇化建设的路子。
从2001年开始,恭城瑶族自治县就按照以点带面,以线带面,因地制宜,建设有地域特色的新农村工作思路,开始在全县9个乡镇进行富裕生态家园建设试点。恭城瑶族自治县县长奉海峰告诉记者:“所谓点,就是选择一些有条件的村庄,实施富裕生态家园工程建设,把一些点建成我们全县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所谓线就是在点的基础上,选择公路沿线的一批村庄,实施富裕生态家园工程建设,使之形成线,形成更大的示范效应,带动全县面上的发展,使农村人口逐步地向中心村屯集聚。”
在建设富裕生态家园示范点的过程中,恭城瑶族自治县按照改水、改路、改房、改厨、改厕的要求,对农村的山水田林木进行统一科学的规范和设置,使之达到交通便利化、村屯绿化美化、住宅楼房化、生活能源沼气化、养殖良种化等标准。县长奉海峰说:“到目前,我们已经对全县800多个村屯中的480个村屯实施了统一规划设置。今年,我们力争把剩下的400多个村庄,一并完成规划设置,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从南到北的新型示范带。”
在富裕生态家园的建设过程中,恭城瑶族自治县还投入近5000万元,把红岩、横山、大岭山等17个富裕生态家园示范村建成了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新村。特别是,各示范点开展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使农民的非农收入进一步增加。到2006年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51元,同比增长18%,增幅居全区前列,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红岩、横山新村的建成,更成为了全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恭城瑶族自治县平安乡横山村村委副主任容文熙说:“我们新村建设以后,增添了阁子楼,敬老院,还有道路的硬化和路边的绿化,古戏台,我们村的农民过上了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 (记者 陈霓 刘杰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