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左市采访,深深地镌刻在记者脑海中的,除了崭新的城镇、发达的交通、繁忙的口岸和拔地而起的厂房,还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这片广袤的边关土地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崇左市建市之初就十分重视“三农”工作,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崇左市委根据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要求,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崇左市委书记罗殿龙说:
“我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一个是中央所有给农民的政策我们一点不打折扣给农民,减轻农民负担;第二是抓住农村以水电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三是围绕农民的增收,发展产业化,我们还有一个措施就是抓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崇左市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十分重视利用连接东盟的地缘优势和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机遇,发展外向型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这是龙州县先锋农场的果农正在装运早熟柑桔,准备销往越南等东盟国家。
龙州县与越南接壤,近年来,每年7月,当其它地方的普通柑桔还挂满枝头,这个县2000亩早熟柑早已陆续采摘包装,销往越南等国家。常年在中越边境做水果生意的何女士告诉记者:
“因为许多东南亚国家不宜种植柑桔,所以早熟柑在那边销路很好。崇左这边的早熟柑除了卖到越南,其他国家也有许多客商过来要”。
目前,崇左市柑桔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4万5千亩,今年预计产量8万5千吨,大批早熟柑销往东盟国家,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在龙州县等边境农村,农民盖起了一幢幢“柑桔楼”。
从发展现代农业入手,加大与东盟国家的农业合作,发展外向型农业,是崇左市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崇左市不断扩大与越南等东盟国家农产品开发合作领域。这个市的龙州、凭祥、江州、大新等县(市、区)相继与越方签订了甘蔗、剑麻合作种植协议,由中方提供优质种苗,越方提供土地资源和劳动力,发展跨国农业。通过合作,既解决崇左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原料供应不足的问题,同时促进了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崇左市农业局局长邱志鸿说:
“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必须给农产品的流通拓宽渠道,我们跟越南甚至东南亚国家农业合作的前景很好”。
崇左市还立足本地资源,用工业理念经营农业,通过招商引资,以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
崇左是广西最大的产蔗区,全市与甘蔗有关的人口有150万。近年来,这个市引进资金,建立大型制糖企业,促进甘蔗生产。为了提升农业产业效益,崇左市全力抓好甘蔗“六化”种植。就是推广良种化、水利化、规模化、机械化、契约化、智能化,甘蔗连续两年丰收,蔗农每年售蔗收入超过40亿元,去年达到43亿元。光是种蔗人均收入达到400元。崇左市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使整个农业形成甘蔗、剑麻、木薯、亚热带水果、有机茶、蔬菜、中草药、指天椒等八大特色产业。产业化带来了农村经济的大变化。农民收入增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农民纷纷建起新房。光是今年上半年,崇左市就累计完成文明新村建设总体规划304个,农民建房或购房1万7千多户。目前全市已有25万户农户住上了新楼房,占农户总数的67%。崇左市广大农民在党的领导下,正在逐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家园。 (苏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