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市内5处临时性果菜销售市场正式挂牌开张,近60户农户或商贩结束了“打游击”的日子。而在暗访之后,“城乡清洁工程”自治区驻桂林督导组对桂林市这一“疏堵结合”的工作方式表示了肯定。
这5个临时市场分别位于丽君路、东安街中段、雉山路、安新北区南大门、朝阳路(师大公寓城门外)。在各城区“城乡清洁办”那里办好摊位证后,全市共有近60位居住在城市周边的农户或商贩获得了进场销售自产水果、蔬菜的资格。
据市城管支队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城乡清洁工程”的逐步推进,许多“马路市场”都被取缔了。为了让广大农户有个做生意的地方,也让市民的生活依旧便捷,各城区开辟了这几个临时性的果菜销售场所。根据统一的管理标准,进场销售的摊贩必须办理摊位证,并且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经营,每个摊位只能摆放一辆三轮车或一担箩筐。摊主除了整齐摆放瓜果蔬菜外,还自备垃圾容器,保持摊位周围干净整洁。为了不让这样的临时摊点造成扰民后果,管理部门还要求摊主们合法经营、文明经营,不大吵大闹大喊大叫、影响居民正常生活。
该负责人透露,作为“疏堵结合”搞清洁城乡工程的体现,这5个临时性的市场只是试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后,如果效果良好,这样的做法将有望在全市铺开。
16日,“城乡清洁工程”自治区驻桂林督导组也先后对上述5处临时市场进行了暗访。通过实地察看,督导组对这种市场的设立表示了肯定。(记者梁亮 通讯员曹榕峰)
编辑说话:忍不住要为此举叫一声好。城乡清洁工程开展以来,我们对很多脏乱差现象进行了整治,很多严重扰民的占道摊点被取缔了,这固然是好事。然而,古语说得好,“水至清则无鱼”,一个整齐划一、大街小巷看不到露天经营摊点的城市,不但事实上做不到(即使一时做到,也不可能持久),而且也缺乏城市应有的生气、多元化和包容性,同时于市民的生活也并不方便。事实上,放眼世界各国,即使是管理最规范的城市,合理的占道摊点的存在也是常态。设立临时果菜市场这一举措,昭示我们“城乡清洁工程”业已进入更高一个层次,朝着更理性、更长效、更民本、更和谐的目标推进。我们乐于见到更多这样的举措出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