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以来,全区上下联动,全民参与,收到令人振奋的可喜成果,但一些小巷小道、胡同拐角地段因权属责属不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三不管”卫生死角,成了让人头疼的大难题。在整治死角问题上,隆林各族自治县充分发挥媒体监督作用,在县有线电视台开设专栏,电视台记者把当天拍摄到的卫生死角,详细弄清所属的责任单位后在电视上曝光,这一举措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当晚播出第二天问题就会得到解决,给卫生死角曝光的举措得到了广大城镇居民的称赞和支持。
医道讲究一个“对症下药”。清洁工程中如“死角”一类顽疾看似复杂,但真要静下心来从“病理”方面去研究“病根”之所在,然后施以“刮骨疗毒”等外科手术或“内服外敷”、“重疾慢治”等治疗手段,对症开方对症下药,下温药、下猛药视病情轻重而定,只要找准了病根,有时十年八年的重症顽疾可能只需一个小小的单方就可以彻底治愈。
卫生死角的存在缘于人的意识。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卫生死角的污物杂物大多是生活垃圾。往往有些人个人卫生意识强而公共卫生意识淡漠,他们重视自己门槛之内的卫生而忽略了门槛之外的卫生。生活垃圾自然不能留在家里,基于没有公共垃圾场或垃圾场、垃圾桶距离远等种种原因和人有惰性等主观、客观方面的因素,找一个最近又不至于受别人指责的地方扔就成了首选。一些人或许是因为受道家“无为”思想影响太深的缘故,人人“只管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只要人家不把垃圾倒在自家门前,何必去管他人闲事?有的人尽管洁身自好,自己不乱倒乱扔,但绝不出面干涉那些乱倒乱扔的人。俗话说:十人弄净不敌一人弄脏。更何况还没有那么多自觉“弄净”的人,卫生死角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病因在于人的思想意识,开方子下药也得针对人的思想意识。“门前三包”就应了“各人自扫门前雪”——靠谱;“三不管”之地就应该明确属地责任,单位包区包段——对头。责任范围明确了,看谁还能相互扯皮相互推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得制定一套有约束力的长效机制和可操作性强的处罚条例,看看有几个人是甘愿受罚的?再者,人都比较看重自己的面子,怕揭短。因此,给死角曝光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如此“对症下药”,卫生死角自然就药到病除。(吴俸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