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笔者来到前些天成功拆迁的全州县城朝京南路,感受这条老街的变迁和居民生活的变化。80岁高龄的居民石金秀老人,乐呵呵地有说不完的话:“我1969年就搬到了这里,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条街像现在这样亮堂、这么干净。街道宽了,路面干净了,走路也方便了,政府真是做了件大好事、大实事啊!”
朝京南路在60年代起就是全州县城最繁华的商业街,由于历史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该路段的乱搭乱建和卫生状况比较混乱,也成了不法分子行骗、偷窃、销假的“温床”,慢慢地人们把这条街称为“骗子街”。据调查,朝京南路共有违章建筑36处,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非法搭建遮雨(阳)棚70多处,面积约1100平方米,占道经营摊点70多个,超门槛店外经营约80余家。朝京南路本来就是小街道,由于部分旧房还没有改造,各种线路密如蛛网,加上违章建筑、乱搭乱盖和占道经营,使原本不宽的街道变得更狭窄,行人通行都非常困难。经营户蒋妹秀告诉笔者,别看这条街只有300多米,但是以前买菜从这里挤出来最少得花20多分钟。
为了解决这一群众反映十分强烈的问题,该县县委、县政府迅速行动,县长贺志刚及县委常委、副县长曾艳等深入现场调研,利用晚上到居民家访问,争取居民对拆迁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并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议,研究部署整治和拆迁工作事宜。
该县把做好居民思想动员工作放在第一位。他们挨家挨户动员居民自行拆除,以减小损失。在这条街经营了多年的刘大爷一开始不能接受拆迁,他们就组织专人进行一对一地做思想工作,经过工作人员几次上门给他耐心地讲道理、讲形势,他终于自己请来工人,拆掉了雨棚。
为了让经营户做好拆迁准备,相关部门事先一个月就下发拆迁通知书,明确了拆迁时间,并在每个非法搭建的棚子、建筑物上喷上标识。在拆迁前,该县以人为本,本着疏堵结合的原则,做好了划行归市工作,为满足拆迁经营户能继续经营,合理安排占道摊点,该县在三江路划分了肉类、各种蔬菜摊点110多个,其他摊点则安排到综合大市场、菱角塘市场。当了解到下岗职工唐女士生活困难,市容综合整治办优先为她在建设街安排了固定的经营摊点。电信、电力、广电网络等单位向居民承诺边拆边对路段的管线进行重新布局,确保不影响群众的生活和街道的整齐美观。
由于前期思想工作做得充分,单位和居民纷纷自行拆除了违章建筑和乱搭乱盖棚子,仅半天时间,就圆满完成了整治和拆迁任务,整个拆迁没有与居民发生一句口角。同时实现了对各种管线进行合理布局的承诺,并投资5万元为街道安装了12盏路灯。群众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纷纷主动帮助清扫路面垃圾。对居民和街道经营者来讲,政府的这次拆迁充分维护了他们的利益,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他们的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他们认为最明显的好处是净化视野,再也不用为密如蛛网的电线带来的安全隐患而担忧,也可以摘掉“骗子街”的恶名了。(王滋创 刘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