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高温,在大化瑶族自治县城区大街小巷,一拨拨头戴遮阳帽、脚穿解放鞋的特殊人群或挥锹或扬帚,挥汗如雨。这是该县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长效机制“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的一个个火热镜头。
该县自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以来,城乡面貌大有改观。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参与“城乡清洁工程”314.717万人次;经费投入332.5万元;制作高杆大型标语牌7块;户外大型标语10幅,固定小标语牌172块,悬挂横幅19条,出动宣传车辆184辆次,信息报道68条,发放宣传资料2万多份,宣传214次;清理搬迁垃圾场8个,清理路边水沟2.84万米,清除垃圾734.6万吨;粉刷房屋6145间14.7万平方米;清洗房屋215户1.29万平方米;拆除破烂房屋669间5.64万平方米;确定红河大道为示范街道、国税小区为示范小区、武警中队大院为示范庭院、金河商城为示范市场、江滨花园小区为示范建筑工地,并予以重点管理。
自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以来,为使“城乡清洁工程”扎实有效开展,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为常务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各乡镇党政一把手为成员的“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县直单位抽调人员充实办公室工作。县府拨出专款10万多元购置“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等办公用品,确保工作正常运行。
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县直各单位签订了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工作责任状,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在城区内划定卫生责任区,把城区所有大街小巷的卫生工作分段落实到各单位,将卫生区地点、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制成一览表在电影院广场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实行属地管理原则。省道沿线的建筑物及路面由公路部门负责管理;县、乡道路沿线的建筑物及路面由交通部门负责管理;凡不属于公路、交通部门管理的由所在地的乡镇负责管理;加油站的清洁卫生由经贸部门负责管理。涉及违章建筑物的,由公安、建设、国土、公路、交通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组依法处理。对违章建房的干部职工采取曝光的形式和由本单位主要领导负全责的办法予以纠正。同时结合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活动进行批评教育。
该县还从各乡镇及县直各单位筛选年富力强、责任心强的19位干部调到县城管大队工作,使城管大队人员增加到40人,从社会上和下岗职工中招聘环卫临时工共31人,使全县环卫工人增加到136人。
整治强劲,亮点纷呈。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中,该县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工作亮点多多:羌圩乡政府力排各种阻力,把既影响环境又带有迷信色彩的设置于乡中心小学大门前的庙堂神台予以端掉;综合执法组对兴隆巷15户违章建房和红旗砖厂位于省道旁边的7间破烂房子进行强制拆除和推倒;对不仅影响环境卫生,而且给红水河带来严重污染的古河、都阳、岩滩三个乡镇的垃圾场进行全面清理;解决多年来镇南红电南路一个长8米,宽1.2米,高2米的涵洞堵塞问题,赢得了周边居民的一致好评。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清洁工程长效机制,该县还制定和出台了《城乡清洁工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城乡清洁工程工作例会制度》、《实施城乡清洁工程问责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达到以制度管人、管事。并加强督查机制,实行“两天一督查,三天一通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苏湘红 覃振红 黄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