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夜幕降临,玉林市江南广场就开始热闹起来。人们在这里放风筝、赏喷泉、练健身操,跳交谊舞,一派升平的景象。而几年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满目荒凉的城乡结合部。常来广场健身的市民吴凯告诉记者:
“以前这里都是一片荒地,现在路修好了,房子多起来了,广场也建好了,我们这个原来的郊区现在成热闹的中心了。”
玉林市通过倾力打造“玉州—北流—福绵”32.5公里“动力轴”,有效地推进了这个市城乡建设联动发展。依托这条公路主干道的辐射,周边乡镇、村屯互动,通过实施通行政村等级公路、通乡油路、通行政村硬化路等 “四大工程” ,去年以来,这个市新建、改建四级公路314公里,硬化里程484公里。全市102个乡镇,1372个行政村全部通了公路。
随着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大大促进了农村的生产和建设,血多昔日荒凉的乡村,如今已经成为宜居、宜商、宜休闲的欣欣向荣的新农村。一批城镇周边农村农民饮水等问题被纳入城市设施建设范围。今年,玉林市提出建设40个人饮安全工程的目标,计划投资1470万元,解决3.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玉林市江南自来水厂副厂长何川:
“我们在城区附近的农村都拉上自来水,让他们用上放心的自来水,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玉州区七一村村民刘胜福用上自来水后笑逐颜开:“现在拉上自来水了,一开龙头就有水吃了,很方便的。”
公路畅通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商品的流通。玉林市从2006年起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行城乡联动,通过城市有实力的商贸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改造建设“农家店”,形成以连锁和配送为主要特征,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截至目前,全市共投入200多万元,建起了近300个农家店,有效地改善了偏远农村群众购物难的问题。北流市中和村村民冯勋荣说起自己经营的农家店,总是喜上眉梢:
“好啊,肯定好啊。这个货源多了,店容店貌好了,经营状况跟以前相比也翻了好几倍了。”
“玉州-北流-福绵”一体化发展“动力轴”,通过城乡联动,不仅推进了周边的城镇化发展,更带动了多区域的工业化进程。玉州区、北流市和福绵管理区在积极招商引资、吸引外来企业落户辖区内工业园区的同时,还大力支持各镇(街道)接受工业园区辐射,建立工业小区,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当地农村特色产业。玉州区涌现出了远近闻名的南江街道平志玉柴配件“铸造村”和城西街道新团“服装加工村”。作为一体化“动力轴”东向延伸区的容县容州镇,依托容县经济开发区蓬勃发展的电子产业,筹资350多万元,一期规划建设工业集中区。无阻力、无障碍、无禁区的投资环境,引来了众多企业在这里“翩翩起舞”,当地农民不出家门,就可以当工人。
当前,玉林市正以城市基础设施大会战和城乡清洁工程为契机,通过轴向拓展,辐射带动,“创建广西园林城市”的目标又呼之欲出。这个市计划投资2亿元实施41个绿化项目,到2009年上半年,将玉林城区的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5.63%,绿地率达29.8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6.4平方米。玉林市委书记文明说:
“我们要用两年的时间,打一场攻坚战。把这个大道真正建成一条靓丽的风景线,一条繁花的经济线,一条宽敞的交通线,更重要的是一条人民群众满意的幸福线。”(记者 吴仁金 郭莹莹 通讯员 蓝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