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林牧副业得到了又好又快地发展,农民进城人数日趋增多,新的个体经营户层出不穷。目前,城镇铺面和经营场所跟不上新形势的需要,以致占道流动摆卖现象十分严重,直接影响着市容市貌,这给城管市政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新的情况和新的挑战,然而规范占道流动摆卖的问题,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还是城管市政建设和城乡清洁工程活动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试从城乡清洁工程的高度和加强城管市政建设和管理的角度,做些不甚成熟的探讨。
一、 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现状
城镇是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进城,选择繁华都市和人气旺的地段,从事经营活动是很自然的,也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而占道流动摆卖的现象,是几千年来一直沿袭下来,且根深蒂固的不良经营行为,与现代文明社会是不相适应的。因此,要扭转和规范这种不良的经营现象和行为,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普遍性大、涉及面广,需要有群众的配合,也需要有关职能部门的引导和规范,尤其是通过加强领导,把参与流动摆卖的主体衔接起来做工作,同时,也要依靠法律法规的手段,使问题向正确的方向整合起来,为此必须加以重视。
形成农民进城和发展类型有两种,一类是由于乡村社会经济发展,如乡镇企业化、乡村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作用力而形成,另一类则是来自于城市边缘区内部优越的地理区位与环境条件对生活、生产的吸引力而形成的。根据社会调查,在昭平县城区内,目前有流动摆卖个体户近100多人,其中50%是城镇的居民;30%来自郊区的农民;15%的来自附近乡镇的农民;5%来自附近县的农民和商贩,他们中间多是贫困弱势群体,为了增加家庭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水平,而从事小本生意,采取“打游击”,边走边卖,“打一枪、换个位子”的流动摆卖的方式。形成了“一条扁担、几十斤果子闹革命”的大军。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形成流动摆卖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经营者文明规范意识不高;二是租不起铺面;三是铺面供求不足,但更多的是职能管理上存在放任性和任意性,规范管理机制滞后的重要原因。
流动摆卖的最大弊端,一是经营方式不规范;二是秩序混乱,三是乱摆乱卖容易导致果叶、果皮、烂果等乱丢乱扔现象。这些问题,给城管市政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直接影响市容市貌的整体形象,既使人感觉不到现代城市的文明气息,又使人体验不出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现实意义。
三、规范流动摆卖的思路
(一)制定切合实际的摆卖摊位、摊点的规划
1、以人为本,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完善体制”的原则,优化结构,强化管理措施,充分利用主次干道的铺面和可能利用的空间和地段,规划时要打破长期以来的“放任性和任意性”或“蜻蜓点水”的管理模式,变“粗放规划”为“集约规划”,力争做到“统一规划、集中管理、规范经营”。
2、摆卖摊点设置的规划中,要强调坚持“城乡统筹,综合治理”和“疏堵结合与便民利民”的原则,加强集贸市场建设、合理设置临时市场,提供规范、低门槛的经营条件,加强综合管理、引摊进场、还路于民。
3、摆卖摊点设置的规划中,要坚持“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原则和风险防范,公共安全”的原则,实行“双控模式”,在科学、合理布局和规划时,一要控制乱摆乱卖、占道经营、跨门槛经营等问题;二要控制经营场所界线和范围,变“微型”为“集中型”,变“流动”为“固定”的地段摆卖,走出一条既适合实际又能为群众接受的摆卖模式。
(二)、建立城管、市政全程动态管理机制
面对庞大的流动摆卖群体和乱摆乱卖的现象,要科学、合理的布局和规范经营行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需要我们以全程动态管理的制度来加以管理。1、坚持“疏堵防控结合”的原则,依靠法律、法规治理乱象。2、完善管理制度。3、建立现代监视控制系统。4、建立长效管理机制。5、积极推进“双控模式”对起出界线和范围进行乱摆乱卖和违规行为,要依法依规严管重罚,坚决遏制乱摆乱卖现象。
(三)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摆卖摊位和摊点。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买卖讲究“天时、地利、人气、财旺”的问题,因此,在布局和安排摆卖摊位和摊点时,应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否则,就不切合实际,犯了盲目性和强迫性的错误,违反经济市场管理法则,群众无法接受。只有从实际出发,遵循市场法则,因地制宜,统筹布局摆卖摊位和摊点。那么所建立起的规范经营活动的制度,才能变为现实,才能获得贯彻执行、成为共同自觉遵循的准则,实现共创文明规范的经营市场。
总之,只有在对摆卖摊位、摊点的总体规划和管理中,既要切合实际,又要充分考虑地理资源条件、人口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来确定管理规划和发展规划,使流动摆卖问题向相对集中、固定、文明规划的经营方向发展,才能按照城乡清洁工程的目标和要求,营造优美、整洁、和谐的市容市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高度统一。(昭平县清洁办 李兴平) |